徐德 王家青
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指出了企业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承担起培养汽车方面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找到了制约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原因与解决办法一、吉林省汽车运用于维修行业现状与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第一大支柱、支撑着全省经济发展进程的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迅猛的发展。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销量超过100万辆,到2015年汽车保有量将突破300多万辆。据吉林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吉林省现有3600多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维修及装饰美容企业,所需从业人员近十万人,接受过系统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员不足两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一万个,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专业人员供不应求,而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目前汽车专业人员不仅从数量满足不了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而高素质的汽车技能型人才更是奇缺。
二、吉林省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训、状况培养
截止到2011年初,吉林省有15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了汽车类专业,年招生规模不足2500人。师资力量也极其匮乏,实训设备基本上也是一台旧车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在校根本无法学到工作岗位的各种基本技能,达不到就业标准。面对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状,加强汽车专业建设和加快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它也为我校汽车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下面以长春市调查情况为例:
1.区域内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总量
按照国际算法,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据教育部、劳动部调研分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以我市被调查的汽车维修企业为例说明如下:
此次调查到的各类汽车企业共有30家,分别为汽车一类维修企业14家,占被调查对象的46.7%,二类维修企业5家,占16.7%,汽车俱乐部3家,占 10%,汽车4S店7家,占23.3%;还有汽车配件和维修店及快修店各占到20%与3.3%。通过调查30家企业,民营企业占到83.3%,从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还是占到很大的一个比重,以及从一类企业来看有46.7%,说明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规模还是挺大的。
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汽车维修队伍中,70%以上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有汽车零部件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世界上汽车发达国家的汽修企业,一般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已分别达到29%和35%,而我们国内的汽修企业的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一般却在5%和25%以下。
2.人才的需求及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1)人才的需求
从30家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看,对各个工种及职位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其中需要汽运一体的维修工量最多占到将近40%,而汽车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近20%,企业对技术主管、经营主管、前台服务、汽车配件管理、部门经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汽车技术人才的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
(2)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驾驶技能和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就有56.7%和 53.3%的单位要求毕业生需具备优秀的水平,仅有26.7%和20%的单位的要求是良好,有23.3%的企业要求具备优秀的高级汽车维修工技能,有13.3%的单位要求毕业生有专项技师水平的潜力,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要求人才具备的技能和我们的培养方向是吻合的。
(3)职业岗位分析
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及结构状况,从调研企业设置的技工岗位中,汽车维护与保养、机电维修、钣金与喷漆等岗位数已占82.1%,这些岗位的上岗人员数已占技工上岗总数的82.8%以上,构成现代汽车维修的四大主体生产岗位。这种岗位的重组,一方面大大地简化和减少了企业岗位类别,同时对从业人员技能的一专多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3.区域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总量及结构分析
长春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有10所开设了汽车服务类专业,下表为2010年汽车服务类专业在长春市的招生计划。
该表说明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高,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和招收的人数最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虽在汽车服务类专业中开设历史最长、最成熟,由于职业性不明显,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和招生的人数最少;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近3年新开设的,虽开设的学校和招收的人数不多,但专业特点明显,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到2010年,长春市的10所中职学校培养的汽车专业人才大约是1338人,即使都留在长春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汽车维修人才缺口仍很大。
三、我校汽车专业群发展状况
1.我校汽车专业群规模
我校汽车专业群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制造、汽车商务4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中职在校生1530人,已经累计为社会培养及培训汽车各类技能型人才六千多人。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长春市、吉林省及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2.我校汽车专业群设备设施
学校现在已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专业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全省一流的校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汽车车身修复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同时满足600名学生进行各类实习实训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我校汽车专业师资状况
我校有一支适应汽车专业发展、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包括专业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26人,其中外聘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16人,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1%以上,全面承担着汽车专业建设与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培训任务。
4.我校汽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状况
我校已经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一汽丰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东环丰田销售公司、吉林省吉刚汽车贸易集团公司等21家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及岗前培训具体内容,我们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及方案,通过学校内培训及企业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式共同培养汽车行业企业急需各类人才。
5.我校汽车专业办学特色
(1)我校汽车专业采用“双元共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构建并完善了“双元共育、综合发展”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和企业职业岗位、课程内容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实施方式与职业工作环境、教学质量评价与职业岗位工作考核、专业教学团队与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校企的全面、全过程合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
(2)全面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利用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一体化教室进行课程教学。同时能很好进行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等任务。
(3)专业联动办学,中高职对接联合办学
我校现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制造、汽车商务等专业,我们围绕着汽车运用与维修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实现招生、教学、就业联动,体现专业群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同时我们还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实行中高职对接,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术型人才。
(4)终身教育、终身就业。通过学校内综合学习、训练及就业后的跟踪反馈,学校可根据毕业生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各种职业培训,为毕业生打造一个职业继续发展的平台,包括毕业生合理地进行重新就业。
四、制约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制约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原因
1.生源原因:学龄人口生源量减少;地区生源保有量不足;学校间招生竞争加剧。
2.就业原因
吉林省1990~2008年就业人数占人口数量比重变化 52.00%。吉林省和长春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据统计数据,按吉林省现有高技能人才计算,近两年缺口为17.8万人,其中高级工缺为12万人,技师、高级技师缺口为5.8万人。
3.办学条件:投入长期欠账;办学空间不足;设施条件较弱;师资仍需加强。
吉林省生均及专项经费投入一直排在全国底位,长期积弱;多数企业基本没有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民间资本注入职业教育的也很少。
4.汽车专业教育模式与岗位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国的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里,被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块。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导致很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企业,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5.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教学内容与汽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
汽车上目前普遍装备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而且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过窄,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维修工职业技能考核仍停留在传统车型的机械维修上等问题。
6.师资队伍建设与中职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从事教学的师资来源,一是原在普通中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二是受过高等教育并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三是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严重地制约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导致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
(二)解决制约学校汽车专业发展的方法
1.体制创新。服务“双主体”(主办企业和联办企业);校企一体化办学(企业办学的集团化);政企校联合管理建立多方参与的制度。
2.专业建设。培育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的骨干专业;注重内容、专业方向、岗位要求、资格证书和深造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地域性和产业代表性。
3.课程改革。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大纲;指导中职学校开展课程创新实践;完善课程建设机制和评价体系;探索中职教育学期结构改革。
4.构建“立交桥”。推进高技能人才教育探索;探索技工和技师教育衔接;探索五年制高职实施形式,为升入高等职业教育做准备。
5.教师提升。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教师承担科研和开发任务;建立校本培训机制和体系。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大幅度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急需聘任企业高技能人才,解决他们的薪酬、编制并建立灵活的聘任机制。落实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制度;落实技能型人才从教的制度;鼓励企业技术人才兼职任教;完善教师资格职务管理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6.基础建设。加大设备投入、落实校企联合发展及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的基地建设项目;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是吉林省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级汽车专业实训基地,肩负着为我省汽车行业培养各类急需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相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校将会成为吉林省最大的机动车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促进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