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辉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下辖8个县(市)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州内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35个民族,总人口3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自治州从1982年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有不同程度存在,如何摒弃特权思想,更好促进地方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特权的表现形式
政治上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好。有的单位一把手抵制或压制不同意见,容不得别人批评,“三重一大”事项不经过集体研究或虽经集体研究,但在意见有严重分歧时也搞“一把手拍板”,实质上是“个人说了算”。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在集体决策时,不是负责任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是察言观色,揣摩逢迎,谁权力大就迎合谁,有的甚至对明显违反纪律、法律规定的事项也不提出反对意见,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有的决策程序不公开透明,“隐性”违规违纪;等等。
经济发展上不尊重客观规律或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一些地方不经认真分析,科学决策,脱离实际,凭“长官意志”盲目上马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向相关部门、单位或者有关人员以指定、授意、暗示等方式提出要求,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或者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有的违规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
个人生活上追求特殊化。有的公务接待超标准、奢侈浪费,有的接受超标准接待或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有的私人请客公款买单,或者借口公务接待大吃大喝,没接待也以种种借口到宾馆酒店常吃常喝;有的违规驾驶公车、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使用公用车辆接送子女上学、旅游、办私事、载运家属及社会人员、参与婚丧嫁娶等非公务活动;有的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等等。
工作作风上高高在上,脱离实际。搞调研不深入实际,下基层走马观花,不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下指示作决定不切实际;有的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城镇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处理等方面,不向群众公开,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搞强行命令;有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有的作风霸道,对待下级和群众态度言辞生硬、蛮横,甚至欺压群众等。
特权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封建专制传统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越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封建思想的残余仍时不时左右人们的思想。如家族观念、宗法制度、等级尊卑思想及传统的“人情文化”、“熟人社会”等,助长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制度不规范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滋生的条件。有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已久,但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相应的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有的制度过于原则宽泛,缺少具体实施措施,各地执行不一。如“三公消费”,《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但如何公布、公布到哪些具体事项等,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监督不到位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蔓延的诱因。特权每时每刻都在力求摆脱监督制约,以便毫无限制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加上特权的“隐性化”趋势及“面子文化”等的影响,使得“上级监督较远、同级监督较弱,下级监督较难”的现象仍然存在。
惩处不严肃是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存在的症结。特权游离于法度之外,有的还缺乏具体的定性量纪标准,有的即使有规定,但惩处力度不够,让搞特权的人“得远大于失”,导致一些人心存侥幸,肆意妄为。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危害显而易见。特权与腐败二者之间没有截然不同的边际,特权中往往包含着腐败的因素,不少腐败正是通过特权来实现的。特权极易产生示范效应,衍生“潜规则”,使制度成为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纪律绝不允许的。
加大惩处力度治理特权
强化廉洁意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法规教育,使党员干部清醒认识“权为民所赋”的道理,增强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面向全党全社会广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用先进文化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现代公民理念,教育公民遇事不拉关系、走后门,清除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推广“科技+制度”模式。围绕科学民主决策、组织人事、财务管理以及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自由裁量权行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规范制度,用电子信息技术把能够规范和公开的权力及运行程序都设计进去,固化下来,实现权力运行的流程再造,强化制度执行力,做到从制度上遏制特权的发生。如我州高标准建设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州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同步建设电子监察系统,推行网上办公,让权力在线运行,成效明显。
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明查暗访,在“长期”与“经常”上做文章。充分运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形式,大力拓展群众监督渠道,发挥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平台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切实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把权力晒在阳光下,让特权无处遁形。如我州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公示网、开通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官方微博等,就是拓展监督渠道的一种尝试。
加大惩处力度。对搞特权者的进行严厉追究,使之所付出的“代价”得不偿失。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严肃查处搞特权的典型。中央、省、州等作出的改进作风的规定所禁止的情形,以及奢侈浪费、公款吃喝、送礼等不正之风大多属于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对这些问题,一旦发现,就要严肃惩处,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