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一、教学目标设定:
(一)学习认知目标:
使学生对这首中国名曲熟悉并理解作品中西合璧的音乐特点,题材内容上选用中国著名的梁祝民间传说,曲式结构上采用了西方独奏协奏曲和奏鸣曲式。通过对作品各部分的讲解分析,欣赏影像资料,演唱著名的“爱情主题”旋律,以及配乐诗朗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二)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经典音乐带给我们听觉及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和情感撞击,从对音乐的感知、感受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在审美情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另外,通过欣赏古典中国名曲,使学生充分感受并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其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从而唤起青年一代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和优秀音乐作品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先生早在1958年创作的,当时二人正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乐曲于来年5月在上海首演,当时担任小提琴演员的是我国老一辈演奏家俞丽拿女士。这首乐曲的题材就选用了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民间传说梁祝,乐曲的素材大部分则来自越剧中的曲调,不仅采用了西方交响乐的形式,并且结合了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段,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构思布局。在结构上则是运用了典型的奏鸣曲式,但是只有一个乐章,每段都有各自的小标题,例如“草桥结拜”、“楼台相会”、“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等。
在高校开设的艺术公选课程中讲解这首乐曲欣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音乐欣赏的审美特点,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到发挥,并且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体会音乐的情感内容,而且可以根据音乐进行即兴创造训练,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以音乐教育带动其个人成长和发展,达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教育目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使学生透彻地了解重点段落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的一些表现手法。
(2)熟悉音乐作品中重要的主题形象以及他们的表现途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
(3)从对音乐的感受中进一步升华,加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和朗诵主题诗篇。
2、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做到感性认知乐曲中丰富的情感和理性分析作品的段落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声像演示教学: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具有信息量大、手段新、感官刺激强度大等优点,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加强教学的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创造能力,这些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准确描述,设定良好的音乐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按照音乐主题的发展步骤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内容,层层深入,循循善诱,从而能够整体欣赏乐曲的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环节,从而很好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环节,在音乐环境中充分地得到情感共鸣和教育。
(三)互动合作教学:
现代的音乐教育所提倡的是“交互式对话”,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往的“灌输式独白”已经被淘汰,填鸭的教学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很有可能摧毁他们的学习兴趣,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两个相互依存和配合的主题,教师在其中不能以指挥者自居,应该将学生放在一个民主、平等的地位上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真正地实现互动合作式教学。
四、多媒体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尤其对于音乐欣赏的课程,因为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律动和情感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教学平台来演示课件和视听音像,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综合在一起应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和理解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简介故事内容,以及根据传说改编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
【课件演示】
展示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包括有作品背景介绍、结构分析、片段音像资料、主题旋律和配乐诗朗诵几个部分。
讲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进一步讲解协奏曲和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认知学习的对象,并讲解写有所讲文字内容的页面。
【2、乐曲分析】
运用画面与情感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讲解。
引子:
春景与鸟语花香
呈示部:
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重点讲解)
副部(同窗共读共玩)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重点讲解部分)
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
坟前化蝶
【课件演示】
播放各段音乐视频,同时引导学生的情感审美,并展示包含各段基本文字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3、主题旋律视唱】
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和喜爱的“爱情主题”旋律部分用谱例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鼓励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情感。
【课件演示】
“爱情主题”的五线谱(或者简谱)谱例。
【4、互动参与】
在钢琴改编曲的背景音乐下,学生朗诵浪漫诗篇《水墨梁祝》,使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课件演示】
展示配有相应情节的水墨画和诗篇文字。
六、课堂小结
在整个的音乐学习领域中,感受和鉴赏通常是第一步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学习活动。在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的素养,教师要起到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思维,与乐曲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演唱主题片段则是对乐曲的二度创造,也就是音乐教育中所提倡的创造和参与音乐活是音乐教育的实践环节。同时,在欣赏音乐时,还要关注音乐的文化内涵。正如音乐人类学所提倡的观点一样,音乐是人类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其放置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解读才能更准确。所以,音乐是有文化界定的,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的现象就是通过文化升华音乐,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欣赏中华经典音乐的瑰宝《梁祝》正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