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的培田人

2013-04-29 11:59
海峡旅游 2013年7期
关键词:姜糖吴家宅子

农民对子女的期望,往往是让他们依靠教育机制,脱离土地、奔往城市。所以,我们在乡村旅行时,会感觉一个悖论:我们从城市出发寻找乡村,但活泼的乡村没有了——只有老人和孩子。

2000年,培田正式对外开发为旅游景点。因旅游的开发,少数年轻培田人回乡,从本乡本土生出事业。比如吴晓辉、吴晓霞、吴载泉。

未来乡村,除了通过乡村发展,让年轻人“留乡”,其中坚力量应当还包含两类人:一是离开都市重返乡村的农家第二代,二是有学识、有专长的城市知识分子,进入乡村,半农办X,改变乡村。这些人,不一定以农维生,但因为有他们,农村的可能性会更多。

培田已有一个基础的框架,等待年轻人来填充,但无论是留乡者、回乡者还是进乡者,都很缺乏。

吴晓辉(吴家大院老板)

吴家大院是古民居中真正常态化开发为旅馆的,而且是因为一件小事。

2003年,吴晓辉还在厦门,他一个朋友来培田玩,自觉在村里吃饭、上厕所都不方便,为此,他还在吴家大院(灼其堂)与一位妇女发生了口角,对方说,有本事你把这院子买过去。吴晓辉的朋友便真的买下了灼其堂。

当时大院中住了约10户人,是一栋极为破败的老宅,所以购买价格很便宜。从2004年到2007年,买宅子、修宅子,总共花费差不多300万。2008年,吴家大院正式对外。买下宅子的朋友并不管理,而是交给吴晓辉经营,并自负盈亏。

吴晓辉自家在南山书院附近。2000年培田正式对外开发为旅游景点,2003年,他父亲在培田开了第一家农村家庭旅馆,为背包客服务。吴家大院营业后,家中的旅馆便停掉了。

吴家大院共有18个客房,房费从60元/天-120元/天,这两年,账面上还过得去。前几年大院的客户,往往是些画家、学生,来创作,或调研。这两年,培田旅游有点火了,人便多起来,吴晓辉也陷入种矛盾。他说,作为经营者,培田要能像丽江、周庄那样火爆,当然好,可游客一多,难免烦躁,因这种环境,与他理想的乡村生活离得太远,反而“平平淡淡更好些”。

他不是没想过回城,但以前做过“各种行业”的他说,“回去不知道能做什么”,偶尔到厦门,住在朋友家一晚,他都睡不着,因为“太吵了”。

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适应城市。

吴晓霞(村民,管理站导游)

吴晓霞之前在广州做护士,2011年才回到培田。她母亲有一门做姜糖的好手艺,她利用这一点,开发了一些姜糖产品,如古法姜糖,在姜糖中加入当归、熟地、川穹、白芍等中药,还加入了芝麻、花生调味,这种姜糖对女性调养很有益。

回乡的原因,除了陪伴老父母,更是因浮躁的城市生活,让人“没有安全感”。吴晓霞认为回培田是机遇,因村庄开发旅游,村民应当也可以从中得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会种田”,但她自觉“懂得营销”,可以在村里干点事。她如今的正职是培田村旅游管理站的导游,售卖姜糖是副业,接下来计划为姜糖注册商标,开淘宝店等。“一条路不通,就再找下一条。”总之,她铁了心要呆在村里。

吴晓霞正计划开发家庭旅馆式的农家乐,甚至想参考台湾、日本民宿经验,目前正琢磨装修的事。但她的想法,母亲不太理解,“她舍不得花这笔钱”,吴晓霞说,回乡青年的一些做法,往往会与老一辈的观念起冲突。不过,当我们问起吴晓霞的母亲这件事情,老人说,她还是会支持的,因为晓霞“年轻”。

吴载泉(红日子农家乐老板)

尽管是土生土长培田人,我更愿意把吴载泉当作典型的“新”村民。他常年在深圳打工,前两年回到培田,找了许多事情做,到学校当保安,在村里当“野导”,在新村开农家乐,批竹山……接下来的计划,他打算等山林成熟,开发旅游线路,带客人上山摘果子、挖笋、拜拜。我们建议他不要这样忙个不停,他说,农村人,闲不下来,而且,这不是忙,是充实。

吴载泉知道老宅子的价值,村内乐善好施牌坊、大夫第、容膝居都是他们这一房派的产业,因而,他很想琢磨出老宅子如何开发成旅馆,发出新的经济力。

他是十番乐队团长的儿子,但他解释自己没有音乐细胞,无法继承这一传统技艺。

猜你喜欢
姜糖吴家宅子
老宅子的梦(外一首)
六尺巷头说吴家
《被占的宅子》中荒诞的立体主义
静聆石语,诉说时间的故事——吴家花园第二届全国人文赏石艺术展12月22日开展
我们也来尝姜糖2
尝姜糖4
尝姜糖3
尝姜糖2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走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