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义功
萨克斯的演奏技巧是一个宽泛、不固定并且容易令人生畏的课题。初学或略有接触的演奏者,应对萨克斯的演奏风格、技巧和音色等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萨克斯乐器 演奏技巧 动静结合
一、技巧的概念
就单纯的演奏技巧而言,可先广泛地分为动与静的个体和动静结合的组合技巧。
静技巧:即演奏中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演奏姿势、音色概念、口型、有支撑的呼吸、打开的喉咙、稳定的临场发挥等。
动技巧:即演奏中有速度的运动,比如手指运动、舌头运动、视奏速度、肢体配合速度、清晰明快的即兴思路等。
二、技巧的练习
众所周知,所有的演奏技巧都会有感觉支点,练习的过程就是发现支点,固定支点,灵活综合运用支点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和完善各类支点,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奏手法,随心所欲的操控乐器。
1.静技巧的训练
(1)音色概念。每位学习者必须首先确定正规的音色概念,确定学习榜样,认识不同风格特点,将音色形象化,在接触演奏之前形成一个理论高度。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会一直影响你的整个学习演奏生涯。
古典音色:想象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声音,有着圆润、柔和、饱满、稳定、干净的形象,可以参考珍·玛丽·隆戴、波尔·博柔笛、尤金·罗素、須川展也等一些古典演奏家的资料。
流行、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音色:是多样多变的,可以理解为绸带状的声音,如同艺术体操中的带操表演,有宽度、有厚度、有色彩的变化,明亮的带有颗粒感的音色。可以参考戴夫·考兹、索尼·罗林斯、迈克尔·布莱克、查理·帕克、莱斯特·杨等一大批演奏家的资料。
确定好学习风格和音色概念,下面就可以着手练习了。建议初学者最好先接触中音萨克斯,因为中音较其他型号的萨克斯更容易掌握,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按自己喜好改换型号或者不变。
(2)演奏姿势。或称为持拿姿势,这是保证稳定的合理化演奏乐器的前提。
首先了解持拿乐器的各个支撑点。
挂环(管身背后中部):学习者先把挂带套在脖子上,然后将挂钩钩住乐器挂环,调整好挂带长度,乐器的重量基本都落在了脖子上。这是第一支撑点。
指钩(管身背后偏下部):右手大拇指的指尖到第一关节部分钩住指钩,或称为托扶,这是第二支撑点(注意尽量不让右手大拇指承担乐器重量,否则会影响右手手型和演奏质量)
指托(管身背后偏上部):左手大拇指第一关节处按扶住指托,并让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指尖自由按抬,有利于对音域键的控制。这是第三支撑点。
笛头:上牙抵在(注意不是咬合动作)笛头上斜面,下唇自然收拢包裹住笛头,确保嘴角不漏气。感觉是头部轻放在笛头上,避免脖子前伸、仰头或者低头等不自然动作。这是第四支撑点。
管身部分(底部内侧):以中音萨克斯为例,此处可以不挨靠身体,或者靠在身体右前方,根据自己身高确定。这是第五支撑点。
以上几个支撑点组合起来,便可形成稳固的持拿姿势。这个姿势可由教师指导或者参考图片和视频,并随时关注校正,加以固定(自己可对照镜子监控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接触乐器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进程。
(3)口型。萨克斯演奏风格的多样性也造成不同的口型,不同的口型也形成不同的音色。
上牙抵在笛头上斜面前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前后位置因人而异,比如上牙前后位置,嘴唇厚度等),造成音色不同的其实是下唇位置。
演奏古典音乐时,让下唇稍微内卷包住下牙,然后抵住哨片,以便在音高和音色控制方面提供相应的稳定度。而演奏爵士、摇滚音乐时,则需要释放下唇,把下唇外翻,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自然拢住哨片。过去这种口型曾受到大多数教育家的反对,现在已经被广泛认可,甚至因需要可以鼓腮演奏,发出宽阔、粗犷的声音。这种口型让哨片前段振动更自由,音色更宽,泛音更多,从而增加音色表现力(建议初学者首先学习古典口型,方便固定)。
练习长音就是最好的口型固定方法,同时又是最枯燥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从而锻炼嘴部肌肉,增强稳定的支撑力。可以把长音练习粗略的分为平直音和颤吟。
平直音练习分为各种力度和变化的练习:比如,强平直音,弱平直音,由弱渐强,由强减弱,弱起中间强再减弱(或称为枣核音),强起中间弱再渐强(或称为沙漏音)。在正确的气息和口型基础上,长音要囊括所有的音域,较难发生的要着重重复练习固定。
颤吟练习:颤吟能给乐音增加一种波浪形、连绵起伏的形象,或者能给人一种旋转或者闪烁不定的错觉,能给乐音增加共鸣和美感(可以先参考一些歌唱家的长音颤吟)。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颤吟的发声原理有很多种:a颌式颤吟。乐器声源——哨片振动的紧张度和音高的规律性变化。b气息颤吟。气息供给的强弱有规律的变化。c手指颤吟。颤动一个或者多个手指来改变音质,不改变音高。而萨克斯演奏者更多采用a型技巧,就是颌式颤吟。具体方法是,下颌部肌肉和韧带控制下颌骨的上下微小的运动,从而带动下牙,通过下唇对哨片规律性地施加和放松压力,造成哨片在一定范围内音高发生高低交替变化。音高变化一般采取每个音的标准高度向偏下颤动。
颤吟依据风格来定。将颤吟形象化,古典颤吟其波动比较小而快,可以比喻为小波纹,声音开始时颤吟即开始。流行颤吟的波动较古典的大些慢些,一般情况是稍长的音开始时为平直音,而后根据演奏者的习惯或者对作品的理解再开始波动。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颤吟更具多样性,每位演奏家各有其特点,有的是朴素的平直音,有的是花哨的颤吟,其波动也颇具个性。因此颤吟作为个性技巧之一几乎可以成为一位演奏家的名片。
上述演奏方式都可粗略归纳为口型的静技巧。也是演奏需要的重中之重。
2.动技巧的训练。
(1)手指。正确的指型是关键,按键的手指自然弯曲,可以想象成轻握网球的手型(避免折指、翘指等不正规指型)。单个或者多个手指组合快速流畅的运指是每个演奏者追求的目标。手指的提速练习可以分为有声练习和哑音练习。
重点介绍一下哑音练习。哑音练习就是无须吹奏发音,只作手指动作,只能听见“哒哒”的很小的机械噪音(垫子敲击音孔,并非是金属碰撞声),所以暂称为哑音练习。由于萨克斯音量宏大,练习环境比较苛刻,必须注意扰民问题,那么此条件下哑音练习就可发挥其作用了。因为不用吹奏发声,所以可以拆掉脖管,光用管身练习,安全起见,挂好挂带钩住挂环)为了更能减小声音,管身里可以塞进毛巾等物)。
首先进行单指练习。正确的运指意识是手指指腹
挤压按键,而不是拍打或弹击动作。指关节做按下和抬起的快速往复运动。要求手指必须按压到底,有坚定的意识,避免模糊动作,控制好手指抬起高度,尽量让手指距离按键在1厘米内,(理想状态是感觉手指粘在按键上运动)可参考一下查理·帕克等一些演奏家的视频资料,经常是乐曲听觉感觉是飞快的,而视觉感觉却是安静从容的,手指始终摸着按键快速运动,行程很小,并没有手指上下飞舞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运指的理想狀态。
越是简单的动作越是难以提高速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重复再重复,要求自己随时监控手型、高度、力度、往复行程等(因为按键深度不同,手指运动行程也相应有变化)。这是一个简单、枯燥同时也是最见效的练习,适用于任何水平的演奏者。练习过程中手指及其相应部位会发生酸痛、僵硬甚至无法支配的状况,这时尽量不要停下来,可以降低速度调整一下,待感觉恢复后再提速运动,不断冲击自己的极限(这一提速降速过程需要反复练习适应)最重要的是需要演奏者用坚定的意志来坚持。同时更应该注意保护好手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每个练习的间歇一定要做好手部的放松,来缓解疲劳,避免劳损(注意为了保护好萨克斯,练习前把各个连杆摩擦处润滑,另外避免针簧发生金属疲劳,建议连续运动几分钟后,换指练习)。
由于不做发声练习,所以左右手相对应手指可同步运动,同时也节约了练习时间。尽量做到无弱指,无模糊运动,让每个手指都能随时听候调遣,清晰、均匀、快速、协调的运动。(随时监听机械噪音有助于此项练习)
单指练习告一段落,随后可进行相邻双指、相间双指、多指同步、多指排序练习等。这一练习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将会给自己带来惊喜,当音符能快速、流畅、美妙地从指尖飞出时,便是对自己艰苦练习的回报了。
(2)舌头。在正确口型基础上,因演奏需要,舌头需要做上下往复的吐音运动。(先介绍单吐音,双吐音暂不介绍)先确定舌头位置,吹奏长音时舌头平躺在口腔底部,吐音时,舌尖翘起点击哨片。以古典风格为例,用舌尖点击哨片近端部位,避免碰到顶部边缘,加上想象力的运动,保证舌尖与哨片接触面积尽量小,犹如芭蕾女演员的脚尖直触地面动作一样(舌尖接触哨片的点可以用尖端偏上或者勾起舌尖用尖端偏下的位置,因人而异)。
开始练习时,舌头整体从舌根、舌面到舌尖处于放松状态。在长音基础上舌尖开始做点击哨片动作,由慢开始,坚定的感觉贯穿始终,要求声音稳定、均匀、干净、结实、清晰、饱满等,耳朵做好监听(好在舌头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不用担心其会受到练习损伤,同时也能为语言发声带来益处)。
吐音可以分几个部分循序渐进练习。比如单个音的各类节奏练习,多个音的组合练习(包括各类音阶、琶音的断奏连奏等,很多教材都涉及此类练习),吐音速度和质量又是一个考验意志力的练习……
各个单独技术点逐渐清晰扎实丰富,同时加入综合协调练习,便形成了自己动静结合的技术风格。
三、结语
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重视角度的不同,整体的演奏技巧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和降低劣势,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加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希望广大萨克斯爱好者勇于做技术的实践和创新,并加以科学的固定,相信每位演奏者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
参考文献:
\[1\]\[美\]拉里·蒂尔.萨克斯管的演奏艺术.新世界出版社,1991.
\[2\]\[英\]约翰·奥尼尔.萨克斯管爵士乐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荷\]雨果·平克斯特波尔.音乐小百科——萨克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英\]理查德·英厄姆.萨克斯管.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