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面对几十个不同性格和认知水平的学生个体,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非易事。很多时候,特别是问答式的教学课堂上,“一生知道,全体附和”的情形很是普遍,场面看似热闹非凡,个个在“动”,其实很多同学充当的都是“南郭先生”的角色。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呢?先请看笔者深入课堂听课时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3《菜园里》的教学。
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两个教师都首先出示了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几种蔬菜让学生认,然后出示各种蔬菜相应的名称卡片,让学生建立起实物和文字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借助拼音认读、教师教认、学生领认、个别抽认、全班齐认等方法教学。最后都有一个图文对应的认读检测环节,强化识字。两位教师的做法如下: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蔬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逐一拿出一种蔬菜的名称卡片,请学生将名称卡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蔬菜图片的下面(学生七嘴八舌,在贴片学生之前早已将对错的信息传递给了贴片的学生)。
3、师评析学生的对错。
第二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1、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并编成1-6号。
2、将事先准备好的8套蔬菜图片和相应的去掉拼音的名称卡片发给各组的组长,并让其摆放在桌面。
3、1号拿蔬菜图片,2号拿出相应的名称卡片,3号认读名称卡片,并磺、说是怎样记的。然后1-3号依次轮换一次,4-6号听看评;
4、4号拿名称卡片,5号认读,6号拿出相应的蔬菜卡片并说出这种蔬菜的颜色或形状;然后4-6号依次轮换一次,1-3号点评。
5、各小组的代表汇报,教师点评。
6、推举8名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每组4人)按照第一位教师的配贴图卡游戏进行比赛,同时把由教师逐一拿出一张名称卡片让学生去贴改成把所有名称卡片摆在讲桌上,由1号去拿名称卡片,2号认读,3号再拿出相应的蔬菜图片,4号抓住蔬菜的颜色或形状等,用一句话说说该蔬菜的特点(1、2、3号可以补充)。老师计时,下面全体同学认真看、听、记,准备评析。
7、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上面两个教学片断同样是指导检测学生认读的环节,两位教师设计的大体环节基本相似,第二位教师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以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是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当然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我们不难体会到,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必须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精心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明确本堂课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会遇到什么困难,哪些问题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解决的。教师怎么导效果才会很好。
2、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想想每一个细节的目的、效果及可能能出现的问题。第二个教学片断将“教师拿出一张蔬菜的名称卡片让学生贴在黑板上的相应的蔬菜图片的下面”改成“将所有的蔬菜名称卡片摆在讲桌上,让学生从众多的蔬菜名称卡片中去挑选,认读后贴在板上的相应的蔬菜图片的下面”这一细小环节的改变,其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毕竟学生在各种蔬菜名称的比较中会对所学的这些字进行无声的辨析和强化。
3、设计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要顺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学习处处处在自主中、合作中、探究中,教师则处处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遵循学习规律。第二个教学片断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特别有效的“复现”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中和生字词见面,强化了识记。
5、发掘探究点,引发学生的探究。比如“用一句话说说该蔬菜的特点”既是对认读检测环节的强化,特别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文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分层,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延伸,是对下一环节学习儿歌的铺垫,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在下一个学习儿歌的环节中让学生将自己所说的口头语言和儿歌中的书面语言进行无声的对比,在对比中能充分感悟书面语言的美,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要细化合作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第二个教学片断在学生的合作中做到了分工明确,操作互换,有探讨、检测、评价、互助等,让不同的个体在合作中都“动”了起来,做到了人人有事、有位、有为。
(作者单位:重庆开县临江镇临东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