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旗·举刀

2013-04-29 10:34:40刘庆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油菜花记叙文外公

刘庆华

在习惯了600字以上的中考作文后,突然被要求写800字以上,许多高一学生难以适应,尤其是写记叙文,问题多多:要么找不到素材无话可说,达不到字数要求;要么信马由缰,任思想的骏马自由驰骋无法掌控,文章繁冗拖沓而不知所云。笔者认为,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详略,详略处理好了,主旨的鲜明、结构的完整、描写的细腻甚至语言的凝炼都能得以解决。

玉不琢不成器,可以把还没有多少写作技巧的高一学生作文当作是璞,由教师举旗,学生举刀来雕琢成器。即教师给予明确的方向与方法指导,学生动手修改文章,让学生亲自操刀,在雕琢的过程中掌握刀法,练就技巧。没有玉料,技艺再高超的能工巧匠也无法雕刻出器物,更不用说精美的玉器了,在学生动刀之前得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课前精心选题,布置学生作文。(注意审题难度适中,过难不利于学生发挥)

2.学生初稿已定之后,教师挑出可造之作。(中心基本明确,语言比较通顺)

3.让学生明确动刀方向,一识详略真面目。高一学生对详略的概念多数是模糊的,所以得在修改前为其拔开云雾,让学生先对详略处理了理性的认识,对文章的修改有大致方向。

4.设置问题。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问题得精炼有效、针对性强。可以这样设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主要事件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因为记叙文详略的处理依据就是表达中心的需要:凡是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能生动鲜明地突出中心的材料,是重点材料,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一定要详写。对表现中心作用不大,但是在文章中又必不可少的材料是次要材料,次要事件、次要人物要略写,而其余的应该不写。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修改,用渗透法,在课堂上逐渐渗透详略处理的技巧。

我们必须注意这个过程是关键所在,教师切忌代劳,喧宾夺主。要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亲自操刀,教师适当点拨即可。具体过程以一实例来说明。

印发挑选的学生原文:

那 时 花 开

高一(15)班 李亚龙

夏风和煦,蝉声婉转。园里的油菜花也鼓起了花骨朵儿,看着那一个个青涩而丰满的花蕾,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外公那张皱巴皱巴的脸。

外公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小就吃苦耐劳,习得一手好农活,①挑水、砍柴、耕种、修补农具……样样都行,打谷竟还会来一两面个花式,别人看见了乐着说:“打谷都能翻出花来!”②外公很疼爱他身边的人,但是从来不会疼爱自己。

③外公的子女们长大成人后,家里的条件好了许多,可是外公依然起早贪黑地劳作,问他干嘛这么累?他总是以闲不住为由敷衍过去,但是有一次,我了解了真相。

那次,我和妈妈回乡下去看外公外婆,却看见外公在自家和邻居房屋间的荒地里翻土④,妈妈好奇地询问外公并提醒有一半地是邻居家的,外公却支支吾吾的找理由搪塞,什么这地肥沃不种怪可惜,什么地方太空荡瞅着不舒服……⑤我都不得不为外公的歪理捏了把汗,最后拗不过妈妈,只好实话实说。原来,小时候家里穷,吃不起油,平日有菜油吃就幸福美满了,吃猪油简直就是奢侈。久而久之,⑥后来外婆一吃放猪油的菜就想吐只好吃没有油的菜。人不吃油怎么行呢?看着日渐消瘦的老伴,年过六旬的外公又拿起了他的老伙计——锄头去种地,现在正准备播种油菜籽。

“爸,你怎么这么傻,找我们拿钱去买菜油呀!这么大岁数了这样会伤身体的!”外公笑吟吟地看着妈妈:“我知道你们挣钱不容易,何况还有个小家伙,我什么苦没吃过,现在还壮着呢!”说完拍了拍胸膛,却引来了一阵咳嗽,⑦妈妈的心也仿佛随之剧烈震动般,我猜她在担忧什么似的。⑧

妈妈的担忧不是多余,那次是我们最后一次看见外公,再次相见时外公已在玻璃棺里。他仿佛在睡梦中,微笑着,十分安详。⑨询问外公离去的原因,又有点哭笑不得:邻居打算在原来的空地上搭个牛棚,动工时却了现已被翻成菜地,⑩外公看着那还未发育的菜籽,内疚地向他们道歉,并请求在房屋另一边搭牛棚而留下菜地。为了答谢他们外公决定给他们帮忙,邻居怕他年老易出事不让干,他却奋勇地立梁、搭椽……邻居只好从了他。就在铺草时,站在梯子上的外公一失足……

后来,菜花如外公心愿金灿灿地开放了{11}外婆虽答应了吃买来的菜油,但怎么也不离开老家。{12}外婆看着那金灿灿的油菜花,就会想起一个令人怀念的笑脸,那绽放的油菜花中包含着那曾经的幸福碎片。

教师亮出问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学生有两种答案:1.外公是位劳动能手,吃苦耐劳,关心外婆。2.外公对外婆无私的爱。

教师因势利导:为什么主题不突出?原因在于详略处理不当。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主题应为“外公对外婆无私的关爱”。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我们的教材中不乏主题突出详略得当的例子,如《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兰芝遣归前的严妆、辞别时的镇定自若、在守家迎亲的隆重,对表现兰芝的反抗及忠贞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铺陈,而对兰芝与婆婆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的矛盾冲突,只用兰芝的一句“大人故嫌迟”便概括了,惜墨如金。

学生由此豁然开朗,明白了处理详略的关键,那就是:详写和略写必须从写作目的出发,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此时不用急着要学生开始修改例文,可以当此为抛砖引玉,宕开一笔问学生:你们还能在所学过的课文中举出此类例子吗?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举了《木兰诗》之例:作者对她出征前的叹息、出征准备的繁忙、征途中对亲人的思念、胜利后的回乡团聚、恢复旧装的欢快,写得酣畅淋漓,而十年征战只用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笔带过,原因在于主题是歌颂木兰替父从军的伟大而崇高的精神,而不是表现其巾帼英雄本色。该详的详,该略的略。

举一反三,学生通过熟悉的课文基本明白了详略与主题的关系。有了基础刀法,接下来就材料开始动刀,修改例文。教师指明修改方向:主旨突出,详略得当。具体方法:删、增、改。可以用提问方式或列表形式,如:哪些句段要删?哪里要改?哪里要增,如何增?为什么?

结果学生修改情况如下:

删①③⑤⑦,原因:

①其内容是说明外公是位劳动能手,与主题“外公对外婆无私的关爱”无关。

③其内容为表现外公勤劳,与主题无关。

⑤前面已有“妈妈”作为次要人物通过她看到的来引出故事,“妈妈”这一人物必不可少,而“我”是只是做为妈妈的陪衬而已,是个旁观者,没有“我”的具体表现,故事依然完整,且内容更集中,应删去;另外外公作为农民,其理由“肥沃不种怪可惜,地方太空荡瞅着不舒服”合理,并不“歪”。

⑦妈妈对外公的关爱是必要的,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果没有,故事无法讲述下去,但是次要的,前面已体现了,没必要对妈妈展开具体的心理描写。

改⑥⑨{11}{12},原因:

⑥不合理,不吃猪油还有花生油、豆油……

⑨外公的行为伟大,让人敬佩,怎么能“哭笑不得”?

{11}显得外婆不近人情,不恰当。

{12}开头的叙事主体是“我”,由“我”来回忆,前后应一致;主题不是表现外婆的“幸福”,所以“那曾经的幸福碎片”应改为“爱的碎片”才与主题相一致也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②④⑧⑩增的原因:(增加的具体内容见后文)

②与主题密切相关,是主要内容之一,但不是主要事件,可以概要介绍,稍稍展开。

④⑧⑩是着重表现外公形象的地方,也是主要事件,为了使人物生动,立体丰满,要不惜笔墨,用具体的细节,比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展现。

教师补充说明:就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鲁达)扑的只一拳,……铙儿一齐响”。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浓墨重彩写打的过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果只用“鲁提辖只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一句话,也可以把事情说清了,但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寡淡少味,鲁提辖的形象也是模糊的,鲁提辖的拳头越厉害,越大快人心;镇关西的下场越惨越解恨,越能体现人民良好的愿望,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所以该详的地方要用墨如泼。

详写和略写是相得益彰的,正如一幅好的山水画,绝不是整个画面都满满的,而往往留下一定的空白,有近景也有远景,笔画有疏有密,用墨着色有浓有淡。一篇好的文章,详略得当,各尽其能,各显其妙。

改后稿:

那 时 花 开

夏 风

(第一段不变)

外公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除了吃苦耐劳,习得一手好农活外,外公就会疼爱他身边的人,从来不会疼爱自己。自己去买药却空手而归,只因为邻家孩孩子子住院钱不够,鸡蛋除了留下部分给外婆补身子其余全送到了儿女们家里,几十年来担水的工作从来不让外婆沾手即使自己病了……

那次,(省略部分见原文)地里翻土,只见他那布满青筋的双手紧握锄头,每挖一锄身子都颤动一下,脚下的泥土就刷洗一次腿脚,汗水顺着额头和脸颊滴到泥土里。当他抡起的锄头在最高点的那一舜,锄头和佝偻的身子在原野上画了一个倒立着的惊天动地的问号!妈妈好奇(省略部分见原文)久而久之,后来外婆一吃放猪油的菜就想吐,只吃菜籽油,自从上次中风后,就老对外公唠叨:“还是过去自家弄的菜籽油爽口。”看着(中间部分省略)油菜籽。

“爸,你怎么(省略部分见原文)一再劝说,外公扭过头看了看在门口张望的外婆,一脸凝重,语重心长地叹了口气:“哎,你妈瘦着呢,自家的油爽口,自家生产的也放心些,再说她能吃多少?还能吃多久呢?”看妈妈还想说什么,外公赶紧说:“进屋陪你妈说说话吧!”说完又抡起了沉重的锄头,一下又一下,湿润的泥土一块块翻身躺在外公坚实的脚下。

妈妈的担忧(省略部分见原文)种上油菜苗,外公看着那一片绿油油的油菜苗,心疼又内疚,向他们道歉,并请求(省略部分见原文)失足……

后来,油菜花如外公心愿金灿灿地开放了,外婆虽然答应了吃买来的菜油,但怎么也不肯离开老家。每当看见外婆痴痴地对着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我就会想起外公那张皱巴巴的脸,和那绽放的油菜花中包含着的那爱的碎片!

修改后的文章,叙事清楚,主次分明,人物立体,情节生动,主题突出。二者孰优孰劣学生了然于心,在亲自操刀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刀法及原理。比起通常我们教师举步维艰的教、批、改、评几步曲的做法,有效得多。

这样做后还没有结束,教师适时地要大家归纳规律,以便将来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运用。总结如下:

(一)明确文章中心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

(二)突出事情过程 事情的发生阶段和结果部分,在整个事情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三)把握好点和面 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四)重在正面叙述 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是主体应详写,抒情、议论是点睛之笔,点到为止,应略写。

让学生按总结的方法、原则再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巩固课内的知识、技巧,然后再动手写下一篇记叙文,再修改,再写,这样周而复始,进行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

学生的记叙文的运笔详略问题,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和亲历相结合的修改实践,就能基本得法。

猜你喜欢
油菜花记叙文外公
记叙文阅读专练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幼儿100(2021年7期)2021-04-10 06:32:12
油菜花开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外公是个象棋迷
油菜花
小布老虎(2016年8期)2016-12-01 05: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