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华
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抒情色彩很浓的文学样式。通常情况下,把握住了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抓住了诗歌的核心内容。高考中诗歌鉴赏题也常常考查思想情感的理解,可大多数学生完成诗歌鉴赏题时,最大的麻烦就是读不懂诗歌,把握不住诗歌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呢?
方法一:借助意象特点
什么是意象呢?通俗地说,“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象”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作者意中之象,不同于纯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在诗歌创作中,作者通常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一组和谐统一的意象表达出来。因此,把握住了诗歌中主要意象的特点,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2012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题(第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这个鉴赏题,本身就是围绕意象来出的,完成的最佳角度自然也是抓意象。抓住主要意象的特征,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也就不难了。首联中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加上“雁声”、“霜月”、“枫桥”和“孤舟”等意象,再结合“客程遥”,就不难理解诗人漂泊中孤独思乡的思想情感了。
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是: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独之感。
方法二:借助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可能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有时它会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基本内容。确定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看诗题,便可知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宫女失宠后的哀怨;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看诗题,便可推断出诗歌抒发的情感中,有“外弟”到家探望的喜悦之情。
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诗歌鉴赏题(第8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第8题是围绕情感出的,而把握这首诗的情感,题目便可以给我们帮助。“思远人”已经表述得十分明白了,再结合词中的“红叶黄花”、“念行客”、“归鸿”、“寄书”、“别”、“红笺”等内容,词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是: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描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方法三:借助诗歌作者
诗人的创作,通常要受时代背景、人生际遇、价值取向、生活情趣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也会形成自己常规的选材倾向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高适的边塞诗意象宏阔、基调昂扬;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和婉清雅、超凡脱俗;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诗歌是乱离时代的悲歌;陆游诗中的爱国主题和壮志难酬的愤懑随处可见……如果诗歌的作者是我们熟知的,借助作者,“知人论诗”,也是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门径。
如2009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第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诗歌的常规题材是“言收复征伐事”。甚至在他临终时给儿子写遗嘱,也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该说,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是陆游一生的牵挂。完成第2小题,就可以结合陆游诗作一贯“热爱祖国山河,抒发亡国之恨”的写作风格,从融情于景、寓情于事的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是: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方法四:借助题目注释
有些诗歌有特定的写作背景,或有较深沉的内涵,直接理解有较大的难度。有时,出题人为了降低难度,在题目中附有注释。注释的类型大致有四种:一是题目注,二是作者注,三是词句注,四是背景注。我们可以借助题目注释,找到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捷径。
如2011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第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③春天树,江东④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注】①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④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⑤论文:此处指论诗。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完成第2小题,就要借助注释的帮助。不然,对“渭北”“江东”二句的所指就不好理解。结合注释,就明白“渭北”指杜甫的生活地,而“江东”则指李白的生活地。再联系题目“春日忆李白”中的“忆”字,以及尾联渴望相见的心情,就不难诗句中寄寓的思念之情了。
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是: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方法五:借助诗眼末句
写文章,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常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这种手法就是常说的卒章显志。因此,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也可以借助末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另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常能凝练集中地反映诗歌的思想情感。有的诗歌,可能末句就是诗眼,命题人也常围绕它出题。
如2011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题(第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诗的尾联说山泉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那么清澈。诗人托物言志,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诗人用极其质朴平淡、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绘山泉,直到最后一句才切入到山泉恬淡和自清的本质。抓住这一点,完成第2小题就比较容易了。
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是: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的功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方法六:借助人文背景
在文化演进中,人们赋予了某些事物特定的人文内涵,如“四君子”的品质分别是:梅傲、兰幽、竹坚、菊淡。在诗歌中,如果选择了有人文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引用了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典故,或者涉及某一地域的历史背景,这些都可能与诗歌的主题相关,借助这些人文背景,也可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2012年江西卷诗歌鉴赏题(第1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杨柳是一个有人文象征意义的意象,它除了是春使者外,常与离愁别恨相关,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无一不是表现这一内涵。了解这一特征,再联系词中的“离忧”“人不见”等内容,词中“杨柳”的内涵自然就清楚了。
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是: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在以上六种方法中,借助诗歌诗题是一种直观判断,借助题目注释得依靠命题人的善意,都只能是辅助性手段。而借助意象特点是抓诗歌的特质,借助诗眼末句是解读重心的侧重,借助诗歌作者是为了“知人论诗”,借助人文背景是为了挖掘诗歌的内涵,这些方法,应该对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都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