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2013-04-29 08:54:52戴小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戴小江

专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时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教学方式。在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中应用专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术兴趣,是坚持以“三贴近”原则,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专题式教学的学科依据和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专业核心课,其专题设计和方法应用必然要体现二级学科的学术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进程、成果、趋势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推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学科,主要研究以下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研究;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献研究;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这些研究问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为学生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打下基础。专题式教学既能对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研究问题,又能满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适应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完全符合研究生教学规律。采用专题式教学可以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师能够灵活地根据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满足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学术研究的需要。

专题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中的应用既是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研究生思想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才能使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思考,着手进一步的研究。当前,摒弃“左”和右错误思潮的干扰,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研究生经常讨论倍感困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代大多数研究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并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认同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的情况比本科生更复杂,他们更希望获得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和理论解释。特别是硕士生就业率连续几年低于本科生,就业压力很大,因此也比较自觉将自己的出路与国家前途“挂钩”。可以说,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加上他们几乎都是跨专业考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扎实,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讲深讲透,使学生产生根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中国问题的渴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辨析是非曲折的能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深入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立研究选题,提升研究水平。

二专题式教学的专题设计

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体系内容和教学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题,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在保证政治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前提下,根据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原则与步骤,对讲授内容进行取舍,抓住基本原理、抓住现实问题,整合相关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主线,以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设计了6个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专题,其内容体系、教学结构和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该专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现实针对性以及这个命题本身提法的变化演进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后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约4个学时。

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该专题通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认识和当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的解读,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讲授内容包括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解读、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约4个学时。

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该专题通过讲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使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约12个学时。

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结合参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路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形成中国气派、以实践为基础,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從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约8个学时。

第五专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案例。该专题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朝鲜、越南、古巴的实现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科学内涵,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讲述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苏联化、马克思主义朝鲜化、马克思主义越南化、马克思主义古巴化、当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态势。约4个学时。

第六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任务。通过讲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背景下、在长期执政背景下,在社会思潮风云激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问题及实现途径,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走向。约4个学时。

这6个专题,既顾及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突出紧密联系现实问题的针对性,既有历史的角度,又有国际的视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著作不断涌现,为了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每年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同学们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中最前沿的理论都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三专题式教学的方法应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只有36学时,学时少、内容多,开展专题教学,必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教师精讲、师生研讨、课外实践、文献扩展、综合考核等方法。

1教师精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的过程,又是一个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由于教学内容集中于6个专题,教师能够较清楚地把握重点、难点,在讲授时,能旁征博引,分析深入,学生也认为6个专题结构清晰,内容紧凑,便于理解和掌握。在6个专题的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涉及细枝末节的东西,抓住重点、难点,讲精讲透内容。比如第六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任务,教师围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任务的路径选择,突出讲授了从现实要求出发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适时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现代内容、促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向实践转换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使学生明确方法论在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要靠教师的深讲去挖掘,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在分析实践素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运用理论。

2师生研讨

我们设计了三种发言讨论的形式。一是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在讲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时,要学生讨论“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谈谈为什么我们没有在1956-1976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学生就近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代表发言的内容是总结小组讨论的情况。二是主题发言。每个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问题,查资料、做PPT,再在课堂上发言。学生在准备讲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时,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PPT,熟悉内容。学生讲完后,大家要进行评议,并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三是自由讨论发言。由学生和老师提出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争论。在讲完第一专题后,有学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何指导”,师生就此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能使我们正确认识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能够理性对待,在思想上不偏执,不消极,生活乐观,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老师则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蕴含的方法论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指导意义。通过这样的讨论、发言,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中深化了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也锻炼了动口能力。

3课外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是一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通过带学生参观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工厂、农村、城市中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历程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结合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学习,我们带学生参观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陈列馆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对八个民主党派作了详尽的介绍,文物丰富,图片资料详实,又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流连忘返。学生还同时参观了重庆谈判的桂园遗址和抗战时期周恩来的住地周公馆。学生感觉收获最大的是对八个民主党派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主题发言中,他们使用参观时拍的照片等资料,介绍了多党合作的情况,从多党合作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谈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认识。由于有参观的感性认识,这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的认识比之单纯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更加深刻。

4文献扩展

文献包括经典文献和知名学者的文章。在讲课时,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复印一些相关的经典文献和知名学者的文章,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阅读,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后,请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回答。读文献既能使学生了解理论提出的背景,领袖的理论风格,还能使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学术观点。学习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我们给学生复印了毛泽东的《论新阶段》和鲁振祥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在讲课程中,师生就两篇文献涉及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两篇文献使讲课内容得到扩展,学生对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命运有了全面的理解。学习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学生复印了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节选和李君如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篇文献能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了解。文献扩展阅读,既能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本和学术论文的兴趣,又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5综合考核

开展专题教学,在考核方式和考试手段上还必须灵活化。我们在学生成绩考核上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开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扣分制)、课堂学习(10分)、主题发言(20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自由讨论发言(10分)组成。平时成绩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讨论的情况。特别是主题发言,主要根据选题、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总结、发言过程中表达是否逻辑清楚、PPT效果、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等方面进行评分。此外,期末考试出等量等值的两套试卷、由学科秘书选择一套考试。试卷由主观性试题构成,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重视每节课的学习,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健.专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2]荆钰婷,谭劲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0(23).

[3]刘淑兰.“概论”课中民生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