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晔
摘 要:学困生,是每个班集体必然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成绩差,学习习惯差,没有自控能力,往往破坏纪律,给班集体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重燃他们的青春之火,让他们向优秀学生的方向发展呢?就此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严格要求;多加鼓励;真诚关爱
一、严格要求
很多老师认为,既然是学困生,那么就对他们容忍一些,尺度宽一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稚嫩与成熟之间,而且有很重的叛逆心理。他们既展示个性,希望与众不同,同时,又有从众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他们的容忍,会被他们视为一种歧视,认为老师看不起他们。
因此,我认为,既然是一个班集体,就不宜双重标准。我要求优秀学生上课认真,对学困生也做一样的要求;我要求优秀学生认真写作业,对学困生也一样;我要求优秀学生考试要竭尽全力,对学困生也是一样。当然,这样做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班有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天天上课就是睡觉,可想而知,他的每门功课都不及格。老师提起他就摇头,纷纷说班上就当多进了一尊菩萨。我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想着如何做这位学生的工作。终于我等到了一个机会,那天,全班学生课堂作文,时间是两节课。如我所料,全班就他一个交了空本子。我在放学后,只留下了他一个。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作文?”他把头一昂,满不在乎地说:“我不会写。”我笑道:“你说不会写就不写,是不是不会读就打算不读呢?”他没想到我会这样说,一时愣住。我趁热打铁,让他坐下,结合他的情况,讲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大多数学困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多加鼓励
学困生因为习惯差,成绩差,批评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倒是表扬,极为稀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效率与心情有很大的关联。并且,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应该从改变老师的态度开始。
对待学困生,不应时时批评,而应多加鼓励。那么,对学困生应从哪方面鼓励呢?
虽然学困生成绩差,习惯也不好,但作为一个人,总有其闪光的地方。可能他成绩不好,但他劳动积极;可能他不遵守纪律,但他关心集体;可能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但他乐于助人……只要老师用关爱的眼睛去仔细观察,总会发现他的优点。记得有一位班主任在上任第一天就给班上的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并写在本子上,交上来。一天后,只剩一个学生没交。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交,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成绩很差,只有缺点,没有优点。”老师严肃地说:“不可能,人不会只有缺点。你一定要细心地找找,无论怎样,一定要找到优点,否则老师会罚你。”虽说是罚,但学生心里特别高兴。三天后,这位学生很高兴地告诉老师,他的优点是热爱劳动。老师鼓励他,以这个优点为根据地,将自己的好习惯培养起来,改变以前的不好习惯。结果,这位学生果然认真学习,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多多鼓励学困生,能产生皮革马利翁效应,让他在满足自尊需要之余,在一个让人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三、真诚关爱
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在心灵上关心学困生。我们应该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特点,循循善诱,引导学困生走向积极奋进之路。
1.要摸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他们有的胆大,有的机敏,有的迟钝,有的粗心。学生对了解他们的人更信服,更容易接受。
2.与学困生交朋友,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并悄悄地帮助他们。设立一定的监督机制,督促他们向优秀学生转化。
学困生转化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更不要自我放弃。我相信,学困生在老师的关心下,在尽量自我努力的前提下,一定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取得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一中初中部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