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枫
【摘 要】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制定统一的教材,课程教学手段多样化,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全程化、分类化、细化等策略。
【关键词】就业 就业指导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74-02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与学校的招生形势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地方高职院校与其他部属、重点及省会城市高校相比,其毕业生就业受到所在地域、地方经济和发展状况、用人单位需求、学校及毕业生自身等因素的制约,就业难度更大,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因此,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职业学院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作一个全面的指导。该课程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从职业意识、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就业心理、就业法律知识、权益保护、职业发展和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课程改革的措施,借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地方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下发后,很多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或是相关的课程。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的高职院校,受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制约,都只是把该课程设为选修课,或者隶属于德育课程,有的地方高职院校甚至只是在毕业班中安排几场讲座。即使是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也没有稳定的学时,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有专门从事该课程的老师,有固定学时、有学分、进课程、进教学计划,贵港职业学院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到位。该课程在该院属于公共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按学分制,分阶段进行,每阶段都算学分;无论是何种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了该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因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时效性及实践性比较强,所以目前各地方各高校都会根据本地区的现状来编写教材,组织老师上课。因此授课情况就参差不齐,授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出现很大的差异。有些重视就业工作的省市组织专家精心编写教材,并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对授课状况进行适时监控;而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教师授课缺乏统一的教材,授课内容不系统,授课教师更没有进行统一的培训,而是谁课较少就顶着上。上课内容老化,很多内容都是老师东拼西凑来的,或者是参考网上现成的,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由于缺少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统筹安排,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简单,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职业能力和职业选择方面还是比较欠缺,很难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导致就业指导课失去了教育部提倡开该门课程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手段僵化,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欠缺多样性和有效性。很多的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依然采取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即“填鸭式”的教育,采取的手段比较单一,即以老师为重心,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有些老师讲授既简单乏味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来上课只是随便听听,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的上课效果很差。
(四)教学队伍不够专业化和规范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课程。它除了涉及相关的知识以外,还涉及其他的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等。因此,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具备丰富的就业信息和从业经验,从而使自己的授课不落入俗套,不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由搞就业工作或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领导兼职。他们虽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的理论知识又有点缺乏,对就业指导的教学课程建设以及科研方面都显示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担任该课程的授课任务。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观念问题。各地方高校的领导应提高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和扶持。应加大对课程的投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正规化、常态化地落实好该课程建设,建成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体系。要为就业指导课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课程从课时安排到课时量计算,教学研究的专项经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必须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体系,制定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监测。
(二)制定统一的教材,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切实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各省市应该根据各地方各区域特点,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适合本区域的就业指导教材,让各地方高校都有统一的大纲。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又很难编写出一本全面、长期、稳定的教材,因此各地方高校就必须切合实际,对各自的教学内容有所补充和删减。授课教师通过对文件的学习、信息收集、广泛阅读,就能系统地、有序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制订合适的授课计划,编写出高质量的讲义,从而搞好课程改革,完善整个课程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通过吃透教学内容,掌握大量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从学中练,练中学,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上,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程学习在就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是应付式的上课,求学分。
(四)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稳定性强的队伍。这支队伍务必是理论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队伍。这支队伍不只担任课程的授课任务,还得担任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该课程体系。除此之外,还应该深入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发挥其作用。健全整个队伍的竞争上岗机制,有才有能者上,上者则奖,奖惩分明。用制度化、规范化去管理这支队伍,使其发挥最大的功用。
(五)就业指导全程化、分类化、细化。以前的就业指导课,往往只有即将毕业的学生才上。现在应该把课程全程化,分阶段进行。一进入学校,就应该开课,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因为在大学就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会发生改变的。应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顺利地做好角色转变,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从一个单纯的学生转成一个求职工作的人员。而且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做到有的放矢,这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总之,就业指导课程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就业指导工作又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由此,各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想尽办法,下工夫改革该门课程,建设好该课程的课程体系,健全课程监督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钟一明.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
[3]邓长青,等.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华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