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2013-04-29 01:25周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时政品德课思想品德

周玲

一、学习兴趣源自学生对教师人格的认同

今天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标准远远高于过去,既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也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沟通能力等,而学生更青睐于教师的人格品质。当我们教育学生、大发感慨时,我们要先反思自己:是否尊重学生,是否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是否完善自己人格,是否做到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了呢?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道: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我想这句话对于一个教师也会受用终身。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教师就要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崇高的师德师风,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爱心、真心、耐心、善心”对待学生,这样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亲近感”,自然喜欢这样的教师,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平时与上课拖拉、课堂表现不好、习惯不写作业的同学谈话时,我总是先“备课”,并递上一把椅子,让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然后设身处地与他们交换意见,听取他们的想法,从而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改变错误认识,调整方法,直到看到他们诚恳地接受意见为止。有时还和他们达成“君子协议”,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也约束学生。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信服老师也就回归了课堂,产生了学习兴趣。

二、学习兴趣源自使教材内容“接地气儿”

很多教师有过这样的体会:课下与学生聊天、谈时政、谈网络等,学生津津乐道、口若悬河,可一旦走进政治课堂,大部分学生则兴趣低落,心不在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为了教而教,使空洞的理论高高在上,没有使教材“接地气儿”“有人情味儿”,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以生活为基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提到: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育源于生活,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心理实际。初中生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人生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生活实例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的认识,人间冷暖、是非对错,尽量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心里话和谁说?”“妇女节之际,该为母亲做什么?”“上学路上看到了车祸现场该怎么办?”等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导他们爱生活、会思考、会做人,那么思想品德课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把时政送到学生身边。学校每周一都会按时组织学习时政,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有必要。中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就促使他们对国家、社会上的热点非常关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政送到学生身边,渗透到政治道理中,如,用“钓鱼岛”话题给学生讲解“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从国家层面分析发展教育科技的重要性”“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说明了什么”等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兴趣源自让学生“动起来”

青春期的学生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表现自己,发挥自己,证明自己,什么事情都想有所主张。正好借用这一特点,让他们“疯起来”“动起来”,通过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认真体验,总结感受。这样,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真实的体验,学生乐在其中,自然也就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上学期,学校要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组织了“普通话演讲比赛”“青春诗歌朗诵会”等有针对性的活动,学生通过策划、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丰富了情感体验,提升了道德水平,更激发了兴趣。

其实,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方法很多,只要依据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性质,教师在备课时注重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材,备课堂,采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思想品德好,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树德中学)

猜你喜欢
时政品德课思想品德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