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剧咏叹调《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

2013-04-29 01:10刘丛丛
艺术评鉴 2013年7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风格歌剧

刘丛丛

摘要:美声唱法是产生于十七世纪意大利王国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的优美,富有变化;声部区分明确,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本文将以歌剧《弄臣》中的选段《这位小姐,那位太太》为例来讨论其中使用美声唱法的技术。

关键词:美声唱法 歌剧 风格 技巧

一、《弄臣》的创作背景以及《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剧中地位以及作者简介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之一,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每一部歌剧都在上演之初就收到极佳的社会反响并常演不衰。《弄臣》(Rigoletto,1851年威尼斯首演)创作于威尔第艺术生涯的中期阶段,是威尔第歌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社会价值,至今仍受到全世界歌剧爱好者的追捧。

G.威尔第创作的歌剧3幕。剧本由M.皮亚维根据V.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改编。完成于1851年,首演于意大利的威尼斯。

二、歌曲《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艺术特征

歌剧《弄臣》突破了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的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窠臼,通过增加剧中的主要角色,丰富了歌剧的表演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独特文学艺术创作和音乐创作的创新等特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歌曲《这位小姐,那位太太》旋律的艺术特征

歌曲《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前奏采取了弦乐激昂的音调,以旋律激昂,亢奋这样的前奏来引出了歌曲的第一个乐段,描述了公爵自大骄傲的画面,表现得是公爵自说自话的情景,无不体现着公爵的骄傲自大,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

第二乐段音乐的起伏是以三、四度的音阶起伏来体现出公爵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起伏,在这一乐段中,展现的是一个轻浮的高傲的形象。

第三乐段是一个转调的乐段,是由E大调转为b和声小调。公爵继续诉说“这一位,还是那一位”。在第三乐句中,作者运用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手法使与自己的对话更加形象、生动,自言自语仿佛是向全世界输出一种价值观一般,而第四乐句由G大调开始,再次表达傲慢之情,这样一个风度翩翩,而又滥情的公爵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二)歌曲《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情感处理

歌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以演唱者心灵感受的来演绎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形象。演员在歌唱这首歌时,通过歌唱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整首歌曲的内涵所在。这都决定于演唱者对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的理解,以最真挚的内心感受情感处理。让听众被歌者的歌唱中受到真挚的情感所感染,从内心深处产生符合于歌曲所要表达情感的共鸣。

三、歌曲《这位小家,那位太太》作品的演唱处理

(一)《这位小姐,那位太太》中“男高音的胸腔共鸣”艺术特征

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在此基础上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其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在此基础上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

《这位小姐,那位太太》中歌曲的前半段像是诉说一般的语调出来的时候就大量的运用了胸腔共鸣的方法。有一种语言的感觉,说话一般的感觉。

(二)《这位小姐,那位太太》中的“咽音”技术特征

“咽音”是公爵声音里漂亮的羽毛,众所周知,男高音的高音技巧多种多样,但就《这位小姐,那位太太》里的演唱来说,用得最多的是咽音的技巧。

在国外正统的美声派别里,美声唱法里没有听说过咽音唱法,这是来了中国以后才有的一种唱腔,我们在《这位小姐,那位太太》中不主要使用咽音,但高音的时候必须要使用咽壁的力量。特别是《这位小姐,那位太太》中拖音的部分。这首歌有一个特点,在平铺直叙的唱段里有很多滑音的存在,那么这个地方就要使用咽壁的力量了。

(三)开放式的演唱状态,决定人物塑造的关键与歌剧演唱的特点

众所周知,美声的开口很重要,第一句的好坏直接导致了全首曲目的好坏程度,所以才有一句话说“美声唱法不能轻易开口”那么《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演绎也一样。

这是公爵出场时演唱的,也是整个歌剧的开场,那么这时就要一锤定音!要一下子把公爵那种轻挑,那种自大,无视一切的感觉表达出来。

四、结论

美声唱法是一脉相承的,是一路演化过来的,所以说在当代给当今流行音乐的启示颇多,《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的演唱技巧也很多运用在了现代的流行音乐中。

而现在新的“音乐剧唱法”则是这二者融合的产物,前面我们说的咽壁的力量就能很好支持流行唱法的高音的演唱,胸腔共鸣则加大了流行音乐中的中低音的表现力。

而艺术的生命在于融会贯通,在于相互借鉴,这也是歌剧臣至今仍为人所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这位小姐,那位太太》对音乐艺术永恒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凯尔洛瑞.美声舞台表演及作用论析[J].芝加哥大学学报,2006,(04).

[2]罗玲玲.浅谈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三者的关系[J].辽宁师专学报,2008,(03).

[3]杨莲.浅谈发声共鸣在不同歌曲中的运用[J].安徽新戏,1999,(02).

[4]胡叠兰.歌剧弄臣赏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09).

[5]苏艳丽.歌唱共鸣法的探索与运用[J].衡水师专学报,2004,(04).

[6]姜常亮,徐晶红.浅析呼吸、咬字与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7]田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8]刘红侠.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异同初探[J].艺术百家,2011.

[9]陈虎,王耀宗.从呼吸、发声与共鸣谈三位一体的整体歌唱[J].萍乡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02).

[10]徐珍红.“民美”唱法中“全共鸣”的应用与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0,(01).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风格歌剧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