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正是文明礼仪形成期,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有力抓手,是初中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修养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已成为农村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我们通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得知,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表现为:
1.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
2.对讲究文明礼仪的认识不高,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
3.缺乏约束,缺乏引导
以上因素,致使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滥语。导致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够礼貌,没有修养”。
二、农村中学文明礼仪教育途径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只有每个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相互尊重,讲求礼仪,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才会和谐,礼仪之邦的精神才会得以弘扬。
2.教育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内容
对中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是:穿着合体、整洁、大方、讲究场合;校内公共场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等等。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谦恭礼让、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等;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守时履诺、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等。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1)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再次要注重实践。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2)教师要做中学生文明礼仪的楷模。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理应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
(3)学校要科学安排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一方面,德育处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德育管理中。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礼仪教育。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总之,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我们将为之不懈的努力,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姚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