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

2013-04-29 23:27翁天仁
群文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莆仙戏现状措施

翁天仁

摘要: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剧种, 它一直活跃在莆田和仙 游,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娱乐业的兴起,莆仙戏越来越受到冷落。本文在 中央以及省市实施一系列关于“文化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下,对莆仙戏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展开分析,认为莆仙戏存在剧目生产脱离现实、演出市场脆弱、戏剧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改善莆仙戏困境的措施,如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创新戏 剧、保护和培育市场、挖掘的演出人才等。

关键词:莆仙戏;现状;措施

据《莆田市志》记载,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区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这个剧种,在保存古老剧目,音乐曲牌、演出仪式、表演程式等方面,都以“奇、古、特”的艺术形态令人惊叹称绝。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莆仙戏名列第三位。

莆仙戏从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乃至现有的演出活动都呈现出酬神、娱神、娱人为主要活动方式的特点。莆田市现辖四区一县二个管委会,共有专业和登记在册民间职业剧团122个,全市莆仙戏演职人员达3500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年演出2.5万多场,吸引观众1500多万人次,成为一支活跃在城乡的文化主力军。

二、莆仙戏的现状调查

(一)剧目创作缺乏创新

1.剧目生产脱离现实。在莆仙舞台上,演出的大都是传统戏,有些戏团的主队以为剧目越老越好。在传统戏中,歌颂纯洁的爱情常把从一而终来追求,对勤劳善良的歌颂总离不开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褒扬、对自由的追求最多是以金榜题名、夫荣妻贵来结局,对邪恶抗争的结局也往往是善恶相报。这与时代的文化精神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要求存在着极大的落差。

2.珍贵剧目亟待抢救。据调查,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5000多个,但仍有许多手抄剧本和曲谱仍流散在社会上,或存放在老艺人的箱子里,有的内容及只存在老艺人的记忆里,因欠缺经费无法征集、收购。就连已经收购来的包括清道光年间的600本左右的古剧本,现仍堆放在鲤声剧团办公处,因缺少资金未得到重新裱褙、抄印和保护,而是任其腐烂。

(二)演出市场脆弱性

1.观众流失。莆仙戏以兴化话为演出语言,本来运用地方方言推广起来就有不便。再加上剧种小、受众少,其观众面就非常狭小。传统观众群以老人群体为主,但近年来也出现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特别是那些退休老人,因为自身有着一定的文化程度和相比农村老人更为丰富的兴趣,其退休生活也很少看莆仙戏,而选择别的娱乐方式。年青人看莆仙戏的比例更是少的可怜,他们普遍认为节奏太慢,剧本老套,有着更为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是他们不看莆仙戏的最大原因。

2.民间演出剧团的随意性。莆田市现有莆仙戏民间剧团上百个,年演出三四万场,演出主要追求经济效益。不少属于乱搬、胡抄、瞎编,脸谱、服饰和音乐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很随意地把京剧、黄梅戏和流行歌舞的东西加进莆仙戏中,根本谈不上思想性、艺术性,也逐渐失去了自身特色。乡下观众也是老年观众,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认为只要服装鲜艳、戏剧冲突强烈、故事离奇就是好看。民间职业剧团在发展中存更多的是以200-500元的价格请导演以“快餐”的方式排出。就是一个戏只排5个上午,最快的排3个上午就上台演。由于排戏时间太短,演出过程中有的演员台词都背不下,只能边演边提示。艺术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3.民间演出剧团的破坏性。由于管理上的无序,一些民间职业剧团仗着自己人员少,投资小,成本低的优势,压低戏价,与专业剧团争夺演出市场。每天演出两场戏的戏金看剧团的质量,高的约为4000元左右,低的只有2000元左右。莆田目前剧团共有122个左右,可从事中介的却超过1000人。这些人钻管理上的漏洞,通过行贿以及某些暴力手段,以高价将台口定下,然后以低价转让给剧团,从中谋取暴利。如有一个民间职业剧团在北岸忠门演出,中介与剧团和村里签订的合同是双份的。与村里签的合同演出费是每场4000元,与剧团签的是每场3000元。这样,剧团30多人辛苦三天才得9000元,而中介除了赚中介费之外,还不花任何代价另赚3000多元甚至更多。

(三)戏剧人才匮乏

1.艺校报考人数减少。近年来,由于从业人员待遇偏低,艺术教育又收费较高,福建艺术学校莆田戏曲班三年制、六年制中专各专业的收费标准为4800元(学年):五年制大专前三年4800(学年),后二年7200元(学年),以及旧意识中尚还残留的对戏曲从业者的一些偏见等种种原因,福建各地艺校戏曲表演班和“团带班”均存在生源不足,招生难的问题。

2.人才流失。由于基本工资尚难以保证,频繁下乡做商业性演出又十分辛苦,专业剧团演职员难安其业,有的出国去做劳工,有的已改行或下海经商,相当一部分艺术骨干流向民间剧团谋生,连“梅花奖”获得者、原鲤声剧团团长王少媛都已辞去团长职务调到市艺校任职。

(四)管理体制混乱,政府财政投入太少

现在政府实行政府大包干,在市县一级,除了少数经济发达之外,多数财政状况不妙。莆仙戏国营专业剧团有莆田县莆仙戏一团、二团和仙游县鲤声剧团三个,均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政府给国营剧团的拨款是60%。以仙游县鲤声剧团为例,一年的工资和各项费用需要开支140万元,财政拨款60万元,演出收入30万元,缺口50万元。剧团至今还主要靠市场演出的收入来维持生存,无法投入精品剧目创作和剧种的抢救、保护工作。

三、莆仙戏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注重政策支持和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莆仙戏作为莆仙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以及在莆田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从根本上转变对其的认识。国营剧团应该更侧重社会效应,市里财政应该给予支持,给予国营剧团生活基本保证,享受财政全额工资,所需经费主要从当地财政支出,国家和省里要予以重点资助。对于目前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剧本缺乏保护的现状,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发动群众向剧团、演职人员和老艺人收集、收购演出抄本和音乐资料。

(二)创新戏剧,选材突出时代性

目前,人们的审美情趣已经向多方面发展,所以莆仙戏的剧目创新势在必行,编剧应努力使剧目内容与现代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京剧的创新就使人耳目一新,它把自己的音乐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以及对传统名家的名段不断翻新,使其内容以及形式都不断地以新的面貌出现。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成功经验应该值得继续推广。

(三)保护和培育市场

1.培养新的观众群。新生代能说方言的越来越少,更何况是以方言为演出语言的莆仙戏要让人听懂就更难了。应提倡戏剧进校园,在大中小学生中普及戏剧,尤其是戏曲文化知识。这既能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莆仙地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增强年轻一代热爱民族文化和地域本土文化的情感,也能培养戏曲爱好者和薪传者。

2.规范演出市场。对于演出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应正确加以引导和管理。莆仙戏的民营剧团,其数量远远超过国营剧团,大约在1:33左右。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无论从经济或是社会效益上来说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体。民营剧团存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一切为了生计。自发组织,自谋生路,自负盈亏。这就要求政府给予正确引导,合理扶持,规范管理,提高地位。

(四)挖掘新的人才

莆田艺校莆仙戏班生源不足,招生难的困境,政府政策应给予支持以及社会应该营造好的舆论气氛。同时“好演员是舞台上练出来的”。在莆仙戏剧人才的培养上,对于艺校的学员的培养应根据剧团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安置目标地培养学生。戏曲班级开设的课程应该尽量减少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的数学、外语等一般课程。除了学校的培养外,应多邀请莆仙戏各剧团的表演名家介入和传授,紧紧地与剧种剧团的表演特色相结合,把所有的力量都结合起来完成培养莆仙戏人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薛晓金.困境与冲出困境的可能性——关于戏剧市场的思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7⑵.

[2]张 挺.莆仙戏传统艺术的传承[J].福建艺术.2004⑶.

[3]郑怀兴.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现状堪忧[J].中国戏剧,2006⑽.

[4]王晓珊.关于闽剧演出市场的报告和思考[J].中国戏剧,2007⑼.

[5]刘文峰.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J].中国戏剧,2007⑴.

猜你喜欢
莆仙戏现状措施
“莆仙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论福建莆仙戏市场现状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