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菊
过去的资金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由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笔者所在公司为例,结合实际探讨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笔者所工作的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系建筑业的大型企业,在建筑业多有建树,始终处于行业的前列。近年来,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围绕“建楼育人”的目标,在人才的开发、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历结构显著提高。公司目前拥有在职职工190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1440人,七年中净增501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比重由42.4%上升为75.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942人,七年中净增540人。
2、年龄结构合理优化。公司目前职工平均年龄为36.8岁,比2005年的39.4岁下降了2.6岁,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占全部在岗管理人员的比率为54 %,比2005年底的41.3%提高了12.7%。公司中层管理干部的年龄结构也进一步得以优化,各工程公司行政“一把手”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年龄结构更趋合理。
3、专技职称稳步提升。公司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65.5%,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数比2005年净增38人,占在册职工总人数的比重由2005年的2.6%上升为5.0%。
4、注册类执业资格总量领先。公司的注册类执业资格人员总量在建工集团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一级建造师148个,二级建造师99个,造价师等32个。
5、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随着公司承建一大批品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优秀人才也脱颖而出,公司先后有58位员工被评为集团级以上的优秀项目经理,其中上海市优秀项目经理35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23人;并有16人获市、部级劳动模范称号;15人获得建工集团领军人物称号。
公司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公司“勇攀第一”、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 管理人员队伍存在 “四多四少”现象:(1)一般性管理人员多,施工总承包管理人员少。目前在公司1906职工中,管理人员近1792人,其中,项目一般管理人员将近1500人,高端管理人员特别是具有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的人员较少。(2)项目经理总数多,优秀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少。公司目前拥有一、二级建造师247人,但是真正能挑起施工总承包管理重担的项目经理少,项目管理团队中的骨干“项目五师”队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3)青年职工多,能挑重担的优秀青年项目管理骨干少。公司目前管理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到54%,但青年职工中能挑起项目管理大梁的优秀青年的管理人员少;(4)单一型管理人员多,复合型管理人才少。现有项目管理人员在人才专业结构上不尽合理,土建结构施工方面的人才占了较大的比例,市政、装潢、设计等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显得比较紧缺,而具有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紧缺。
2、企业“井喷式”发展,人力资源总量遭遇“瓶颈”。从2011年以来,公司的发展规模呈现出裂变式的扩张态势:在建工程数量、施工面积、施工产值面临积聚增长,造成了对员工人数需求增长,虽然通过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缓解了一部分人才供需矛盾,但人力资源配置仍显现出总量短缺态势,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储备量难免“捉襟见肘”。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公司资深项目经理年龄偏大,将成为未来几年项目经理人才短缺的主要诱因。
3、专业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缺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短板”。在建筑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纯粹意义上的施工单位了。作为一家拥有房屋建筑特级总承包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公司也面临着两个转型和发展。一是如何从国内一流施工总承包企业向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和投资、咨询等工程总承包的方向转型;二是经营市场从以地方为主向国内市场转变。企业的“两个转变”带来对人才需求的相应转变,对拥有跨领域专业技术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建筑设计、钢结构、幕墙施工等科技前沿领域的专业型人才需求。
4、培训工作存在三个不够:(1)注重建立培训网络和体系不够。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应该在公司、基层单位和部门共同关注下进行,形成教育培训工作的网络和体系。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职责还不明确,工作还不到位。(2)注重提升员工能力培训不够。近几年中,公司比较注重员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在提升员工能力方面的培训做得不够,注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训不够。(3)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不够。教育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采取你讲我听的方式,许多年轻员工表示不满意。
5、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存在差距:一是分配在向骨干倾斜上还存在差距。我们对企业骨干的分配倾斜政策研究还不够,在分配上对这部分人员倾斜还不够。二是分配激励机制的灵活性还不够。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人才竞争已经愈演愈烈,企业战略发展使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建设一支与“勇攀第一”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人才队伍,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课题,而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各级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公司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首先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工程总承包管理队伍,各级领导要树立带头抓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管理要超前思考的观念。确立“培养和引进并重,以培养为主”的人才开发思路,人力资源目标要着眼长远发展,服从公司总体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现。形成市场引进与内部人才有序流动相结合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收入能多能少”的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懂市场、有活力的人力资源队伍。
2、加快建立一支适应工程总承包管理需要的优秀人才队伍。根据“有出有进、总量控制、低出高进、优化结构”的原则,为适应工程总承包管理发展的要求,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强“一级建造师”及项目“五师”队伍的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目前100套施工项目班子的基础上,形成近50套具有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的项目班子。为了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一是加强职工队伍新鲜血液的注入,要继续做好以大学本科生为主的应届大、中专生的招聘引进工作,每年200人左右,其中本科以上学生在70%以上,使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人员在年龄和学历结构上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大“社会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继续引进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以及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较丰富现场施工总承包管理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每年不少于20人;三是配合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积极做好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人才的引进,为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一要优化人才流动环境,二要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三要优化人才成才环境,四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使企业不仅能引进人,而且能留住人。
(2)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力度。绝大多数先进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是靠自己培养起来的。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从某种角度看,是项目管理团队的竞争。我们除了要重视培养和开发一大批优秀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特别是优秀项目经理队伍以外,还要加强项目管理团队中“项目五师”队伍的建设,力争形成以100名左右优秀项目经理为领头羊的具有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的项目核心团队。另外,我们要加强对青年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带教机制,通过“传、帮、带”传承经验,同时对年轻员工,要敢于压担子、使优秀的青年管理人员能尽快脱颖而出,为青年人员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3)加大“属地化”人才的引进及建设。随着公司经营市场从以地方为主向国内市场转变,使用“属地化”人才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人才战略转移,我们要积极吸纳,敢于启用“属地化”人才。特别是熟悉外埠市场经营、报价及材料采购方面的社会成熟人才。对“属地化”人才,一要敢于使用,二要放心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属地化”人才的关心和培养,要在职务提拔、岗位提升、职称评定等多方面向他们倾斜,提高“属地化”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4)继续加大“退出机制”建设的力度。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还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要把“退出机制”建设和营造一种模拟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竞争环境结合起来,一是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二是通过精干公司和基层本部,把一些精兵强将充实到项目一线,增强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力量,同时减员压缩“过剩”的辅助人员;三是建立公司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包括各工程公司之间的流动、岗位之间的流动,把员工的个人所长与企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
3、努力培育一个适应企业发展的先进教育培训机制。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能力培养、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培训方针,把员工教育培训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落实。
(1)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的网络和体系。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强调计划性,做到策划在先。要进一步强调教育培训计划的严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司、部门、基层要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公司统筹安排教育培训计划,在抓好岗位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提升员工能力的培训工作;部门和基层单位要结合实际,配合公司教育部门抓好专业岗位人员培训;基层单位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根据缺啥补啥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无论是那一种培训,都必须做到事先有计划、过程有检查、事后有总结。
(2)进一步加强提升员工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的培训。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把培训重点放到提升员工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上来,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来。因此,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而且还要培养一大批施工总承包项目工程师、项目经济师、项目会计师和其他有利于施工总承包管理的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竞争能力。
(3)进一步增加教育培训的投入。随着企业青年员工队伍人数的增加,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方式一定要创新。既要采用电化教育和互动式教育的方式,又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既要注重系统教育,又要重视案例分析培训。要善于将平时积累的施工总承包管理经验提炼成教材,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此同时,要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的投入,建议将教育经费提高到工资总额的2%左右。
4、继续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做到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向增长。在分配制度上应该向骨干倾斜,使员工的收入逐步与市场接轨,并力争做到略高于市场。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企业员工队伍的三种构成,制订三种分配方案。可以将企业员工队伍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公司和基层单位二级领导层;二是项目骨干层,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经济师、项目会计师、项目安全工程师、项目质量工程师;三是管理人员,包括集团公司本部、工程公司本部和项目其他管理人员。根据三种构成,制订以下三种分配方案:
一是大多数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工作实绩挂钩。建议薪酬分配方案为按“岗位”定薪与按“业绩”定薪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较为合理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奖励的比例,并逐步做到与市场接轨。对公司部门骨干和项目中优秀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可以通过奖励来调节。薪酬水平可以通过系数来适时调整,既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社会因素,如物价波动等情况。
二是项目骨干(项目经理、项目五师)的薪酬水平与项目效益挂钩。项目骨干的岗位工资可以与企业统一标准接轨。项目骨干的最终收入必须与项目的效益挂钩,要鼓励项目骨干只有提高项目效益才能增加收入,效益提高越多,收入增加越多。继续完善目前建立的项目经济责任状考核办法。使项目的考核更加合理,提高项目骨干的积极性。
三是公司、基层领导的薪酬水平与企业效益挂钩。基层领导的岗位工资可与企业统一标准接轨,但他们的最终收入必须与上缴的管理费和利润挂钩。要鼓励基层领导通过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来确保基层上缴公司的管理费和利润的完成,从而提高收入。
(2)建立有效的分配监督机制,努力使分配方案做到“三公”。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员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企业就一定要制订一个与市场竞争相接轨、与企业效益相匹配、与员工需求相一致的分配方案,而且力争做到方案“公正、公开、公平”。并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共同来把大家关心的事办好,以更好地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达到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3)建立中长期激励体系。一个优秀企业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除了有一个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的分配方案外,还应建立中长期激励体系。公司要在此项工作上进行探索。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满足企业目前经营生产需要外,还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前瞻性,要将企业的远景规划和队伍建设高度统一,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作者系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