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韡
摘 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而言,掌握作业布置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采用科学的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师布置作业应采用单一类型作业与多种类型作业相结合、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统一性作业与差异性相结合、教师布置与家长布置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作业布置;初中思品;布置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61-1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而言,掌握作业布置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采用科学的策略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单一类型作业与多种类型作业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不同,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也不同。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延伸,每次作业的内容、形式、要求也不同。尤其是作业的类型应该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采取最科学的方式,以实现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大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布置思想品德课作业时往往只选用一种作业类型,并且长期实行。比如学习了某个内容后,就布置完成相关的辅导练习,以知识巩固型作业为主,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类型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让学生感到作业类型的单调与重复,带着应付的心理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习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一种类型作业作为学生主要的作业任务,同时选择另外几种类型的作业辅助学生学习。这种灵活多变的作业布置机制让学生既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不情愿”作业,又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驱使下完成其他作业,有效地保证了作业质量。
二、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知而行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教学关注学生道德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发展,态度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区别其他学科作业不同的是,思想品德课作业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周期过程。如果学生的品德学习和培养缺少了时间这一必要条件,那么这样的品德学习是“蜻蜓点水”,对学生终生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思想品德课作业时做到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短期作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技能;而长期作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在生活实践和体验中,通过自我调整和他人帮助,逐渐发展道德情感,培养品德意志,形成品德行为。这样,思想品德课作业成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系统工程。
三、统一性作业与差异性作业相结合
从教育的公平角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全体学生都有相同的要求,做到一视同仁。因此,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大多是布置统一的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作业布置方式虽然考虑了教育的公平性,保证了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和数量,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不同,相同的作业内容和时间要求会使学生的作业质量参差不一,最终不利于每个学生的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思想品德课作业时,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提出相同的要求即布置统一性作业;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兴趣、能力、所处环境等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作业即差异性作业。布置统一性作业,必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布置差异性作业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实际需要自主设计或选择针对性作业,达到相应的作业要求,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最大化。
四、教师布置与家长布置相结合
学生主要的学习过程在学校中进行,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完全关注到学生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家庭学习情况,教师只能通过与家长联系沟通才能有所了解,然后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这种状况给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带来不可避免的间接性和滞后性。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家长督促学生观念在当下应该转变,教师是布置作业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布置学生作业的工作中。尤其是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作业,家长相对于教师而言更加了解学生的状况,如果家长布置相应的作业则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的自理与自立能力培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自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过程之一就是家庭日常生活实践。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改变依赖观念,主动培养自理能力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时常遇到阻力,很多学生口头上答应要自理自立,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没有行动。家长一方面抱怨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向教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对孩子溺爱和纵容,代替学生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原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和实践主要场所的家庭却变成了依赖、懒惰的温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立刻与家长联系沟通,转变家长教育的观念,把家长纳入到学生作业设计和布置的范围内,请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布置自理能力培养的计划性作业,教师则进行检查和督促。这样的思想品德课作业使得学生失去原先的“庇护伞”,多了学习实践的督促力量,意识到只有由被动再到主动才能完成自理能力培养的作业。这既发挥了思想品德课作业应有的效果,又促进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