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平
摘 要:预习学案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载体。引入预习学案,教师给学生课前预习确定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课前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个性发挥得充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合作学习;应用预习学案;做法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36-2
预习学案是针对学生课前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其主要功能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其真正用意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在预习学案引领下,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学(预习自学)——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馈)——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标)。这种“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它提高了教师教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相长。
一、预习学案的编写
(一)一份完整的预习学案应主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预习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所教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能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本预习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合作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5.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能使同学们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培养比较、辨析等高考能力。
6.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7.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8.知识结构。这是预习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9.高考题例析。这主要让同学们了解所学内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以什么形式、题型、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0.达标练习。这也是预习学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11.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帐人。
当然,每份预习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要素,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预习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完善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二)预习学案的基本形式
1.填空式预习学案。
如某些概念、原理、定义等,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这时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式预习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预习学案。
有些知识内在联系较强,可制成图解式预习学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图表式预习学案。
有些内容对比性明显,可设计成图表式预习学案,将其逐一类比。
4.问题式预习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问题式预习学案。
5.习题式预习学案。
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利用预习学案,明确目标
上课时教师下发预习学案后,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定向自学,尝试解疑
学生以预习学案为依据,首先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学案,做好相关知识的链接和复习。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预习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进行理解并填写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地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地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疑点和难点。
(三)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即学生展示),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所谓“一语道破天机”,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
(五)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地编排知识体系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二)教师要在“导”上下功夫
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导”置关重要,教师要做到导兴趣、导学法、导思维、导创新。要做到精讲。
(三)避免把“预习学案导学”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预习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认为“预习学案”中安排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环节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
(四)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度
预习学案是学生实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好应有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也就是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