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学生数学解题的错误原因及对策

2013-04-29 00:44:03周俊满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运算错误思维能力

周俊满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及试卷的评阅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出现各种错误,本文仅就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办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一)对知识理解的浮浅、片面

(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有的学生只会沿用习惯的思维方式,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这是分析能力差的重要表现之一。

学生缺乏分析能力的另一表现是遇到未见过的、变化灵活的题,即使不难,也常常束手无策……

一些学生计算能力低下,运算慢且不准确。其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挤掉了课上学生的练习时间。课后有限的作业,又往往不能独立完成,有的干脆照抄,久而久之,运算技能得不到施展、锻炼,逐步退化。如对有理数混合运算题,尤其是常带有负指数、分数指数幂的,有些学生计算起来十分吃力,往往全班学生对同一道题会得出几个不同的结果。

(三)学生的思想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四)易受直觉思维的干扰,思维欠开阔、细密

二、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对策

针对学生解题错误产生的原因,为了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一)狠抓“双基”,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没有较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抓好“双基”,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查漏补缺。为了搞好“双基”教学,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无讹地讲清基本概念,还要精讲多练。讲解要突出重点,多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做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例如,讲解不等式的几个基本性质时,重点应放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就改变”上。与此同时,还要重点教学关键点知识。例如,教学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一知识的关键点是直线和线段相交,在许多不同的位置下,要会正确看出哪些是内错角。为此,教师应对这关键点知识进行重点教学。

为了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的定理、公式、法则等进行记忆,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

我认为,若较多地注意局部知识,忽视整体知识的内在联系,输出的信息带有孤立性、局限性、指令性,不利于学生悟化整体知识的本质。例如,把列方程解应用题按若干类型进行彼此割裂的教学,容易使各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离散的关系。若在讲解行程类问题之后,把工作类问题“甲独做需20小时,乙独做需12小时,甲先做4小时后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先改为行程类问题“A、B两城间的路程,甲行需20小时,乙行需12小时;甲从A向B,出发4小时后,乙从B出发向A,问乙经几小时与甲相遇”,待学生完成后,再回到原问题上,这样可揭示“合做”和“相遇”的共性,并将两类数量关系统一为:路程(工作量)=速度(效率)×时间,收到以旧促新、防新扰旧、融会贯通之效。为寻求多类型问题的共性(同时需适当区别其个性)打好基础。可见,狠抓“双基”,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前提。

(二)巧设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工夫。从实际教学和调查分析中我发现,一般来说,“双基”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数学上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地探求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例题和习题课的讲解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对此,在因式分解的习题课中,我设计如下一道题。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

心理学表明,对属于智能范畴的能力一般认为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相应的活动发展起来,并主要是在完成该类活动中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出发,围绕自学提纲、课本,帮助、鼓励学生自学,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自由”;应适当地调整教学步调,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有理数这一概念,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从多个实例中找出共同本质特征,抽象出“相反意义的量”这个概念的内涵,并通过实例(自己列举)和判断正误(自己讨论)来理解其外延,最后再从量到数,引出正数和负数,从而给出有理数的定义。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概念、定义是训练不完全归纳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比、联想(自己归纳),使相反意义量对应于相反意义的数,进而结合有理数算法的板演(自己动手)和运算定律的验证(自己总结)来获得综合运算的技能、技巧。可见,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催化剂。

(四)激励学生“三动”,培养学生智力的深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激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简称“三动”),培养学生智力的深刻性。“深刻性”从何而来呢?主要是靠训练,靠数学教学中的训练与培养。为此,我加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这道题有几个因式?有什么特点?

(2)你能找出几种计算方法?

(3)要应用公式计算,应该怎样结合?

通过讨论寻找规律,学生印象深、思路明,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探索是只给出条件,让学生猜想结论,然后再加以检验,看猜想是否正确。

猜你喜欢
运算错误思维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在错误中成长
培养思维能力
有趣的运算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