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的“不变”与“必变”

2013-04-29 00:44杨俊
广东教育·综合 2013年7期
关键词:不变新课标教学方法

杨俊

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随着教师们对各种教学理论的广泛学习和深入探讨,各种争论也不断出现,比较普遍的是,有些人以为教学改革的提法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有其法;有些人以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已经过时,非改不可。基于此,本文试图厘清它们各自的道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变”

从我国古代的孔子到近代的陶行知,从外国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美国的杜威,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直接或间接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去“做中学”。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首创的问答法和“助产婆术”都包含了现代教学思想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孔子主张运用启发诱导的原则,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发展思维能力。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在文章中可以看出孔子的课堂教学思想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课堂成了充满自由、民主气氛的生活化教育”。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师承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特别强调教学的“做”,这里面也就包含了“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理念。现代教学强调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既要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不变”之处。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外一些改革的案例: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苏联的教育改革中,主持“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教育实验研究,主张教学改革应主要追求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教学应遵循实验教学论原则。实质就是强调要通过实验或者说让学生参与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就是“探究性学习”,也指出要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进行学习的方法。

北京的马芯兰老师的“课堂以思维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是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十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的自学辅导法:启发—自学—小结,主要是强调自主学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也是强调自主、探究学习。武汉大学黎世法创立的“六步学习法”:自学、自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与魏书生亦异曲同工。

我校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散合式教学法”研究,更是强调课堂教学思维的开放性。其发散思维课就是为学生构建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自由表达;通过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足够的时间、广阔的空间、多样的方法,让他们全身心去自主感悟、探究发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完成自我知识的建构。

由此可见,不管何种教学方法,其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国内外教学改革的趋势基本相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里的三个“学习”,都是强调要让学生去“学习”,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不变因素。所以,在当前探究教学方法改革时,不必过多地寻求形式花样,只要坚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破传统满堂灌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就是正确的方向。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变”

一份资料这样显示,在一次省级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活动中,共有15节课,其间教师提问学生126次,学生提问只有6次;上海某区教研室,到该区中小学听课调研,据统计,在18节课中,教师提问300多次,其中一节达40多次,而学生发问仅1次。传授法的信息单边交流表现得非常突出。

我校在全面推广“散合式教学法”实验之前,同样做过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自己的天职,因此学生养成了很强的的依赖性,课堂上,教师不讲不学,把自己当成了观众;课后,教师不布置不做,布置了也想方设法打折扣。特别是理科,由于其思维强度大,连贯性强,传授型的教学常常使中下层的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思维混乱、昏昏欲睡。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指出:“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把教师称为‘师长,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已经大大过时;“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一杯水,化为一桶水、一潭水”已失于片面;时代已要求教师和学生一同跳进水里去,教师在深水里游,把浅水里的学生不断引向深水。

这些,就是课堂教学必须改革的大势。

如果我们教师还停滞在“传授型”甚至“训诫型”的层面上,以为自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头的“一桶水”,学生这只“空杯子”,需要的仅仅是灌输,那就大错特错了!

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接受新东西上的敏捷性、灵活性和超前性等方面,已经不亚于三十岁以下的教师,超过甚至远远超过四十岁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如果他们愿意而又会学习的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完全可以无“师”自通。

所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课堂教学改革是必须的,必须从训诫型、传授型的理念中模式中跳脱出来,探索新的民主型的教学之路,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正确处理教学改革的“不变”与“必变”

1. 对“不变”要持之以恒

在改革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很多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公开课里都能充分展示出新课标理念。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意识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既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更重要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公开课一上完,又回到了原来课堂模式中去。原因是什么?很多教师说,我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备课,准备一节公开课我就花了一两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还是传统课轻松。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不下去或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新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时间打磨,它不可能成型。正如学骑自行车,起初速度肯定不如步行;斯蒂芬逊发明的第一辆火车也远远追不上马车。应该说新课标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推广,教师的观念都在改变中,同时教师也是社会发展中的人,知道改革的重要性,只是受传统习惯的左右,遇到困难时容易动摇。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对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到习惯成自然。

2. 对“必变”不要说三道四

“必变”即是传授型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但在变的过程中由于教者的学术水平、认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变的程度也不同,因而常常招来人们的“说三道四”,给改革者带来心理负担,甚至停止“变”。

“说三道四”者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守旧型,他们以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自古而然;老师讲,学生听,天经地义。因而对改革者“说三道四”。二是不以为然型,以为“教亦多术”,自己已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意见,考试也不错,因而对改革实验“说三道四”。三是“是己而非人”者,他们以攻击人为乐事,自己拿不出新的东西,也希望别人不要有新东西。

因此,我们希望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要形成“不变”和“必变”的基本认识,让新课标理念下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常态课。

猜你喜欢
不变新课标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逝去的菲德尔,“不变”的哈瓦那(观察家)
学术编辑在“互联网+”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的“变”与“不变”
美联储的“不变”与“变”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