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2013-04-29 00:44周娜娜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积极性效能人力

周娜娜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课堂管理的异同

1人力资源管理和课堂管理的相通性

首先,二者研究的对象本质相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组织,是某个公司的下属员工。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某个班的学生,也是一个组织。二者都是由人组成的,都是具有社会属性这一本质属性,而且都是在社会某些约束条件下,具有某一特定共同目标而组成的组织群体,具有组织的特性。从管理角度讲,学校中的班级和企业一样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学生由于共同的兴趣、利益、信仰而自发自然形成的群体。绝大多数班级中都存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

其次,课堂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一致。它们都是以激发学生(员工)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员工)为主要内容的管理。麦克利兰指出,预测业绩的最好因素不是诸如学历、技能等外在条件,而是人的深层素质,也就是水下的冰山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完成的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绩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是要求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下,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以期达到培养建设新中国合格人才的目的。

2课堂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点

一方面,两者的研究对象具有差异性。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不丰富,思考不成熟,遇到挫折往往会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而企业员工是成熟的个体,生活的理想和目标较清楚,看法较现实,意志坚强,情感深沉。

另一方面,两者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所处人际交流圈是一个与经济利益较远的的交流圈,学生思想较单纯,思想一般较积极,看法较脱离现实,更容易接受人性化的管理。而企业员工所处的环境,较学生复杂,存在在一个合作竞争的环境中。加上对社会的接触以及对社会的了解,企业员工对人性化的管理比学生接受较为迟缓。

二我国学生课堂积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较淡。对于课堂生活,学生表现出强烈冷淡、厌倦和无所谓,甚至讨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难度。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让老师牵着走的情况,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教学的难度加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

自我效能感较低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较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能力的主管判断和推测。舒尔克和日耳曼等人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正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适当的自信,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出自卑,影响其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降低人们取得成功的概率。学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学习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出现冷漠的情绪。

奖励机制使用较少。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可以看出,基于人的心理需求,激励机制是开发人潜能的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现在很多学校教师对学生持一种控制者的姿态,实行最原始的管理,缺乏朋友式的相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关系紧张,教师也没有设计更能激励学生的有效激励方法。

三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1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

许多理论有助于教师系统了解和评判学生的需要。其中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众多理论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人的价值体系存在不同层次的需要,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其激发动机的作用随之减弱或消失,高一层次的需要成为新的激励因素。马斯洛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因此,学生的消极行为不能被看作一个坏孩子的标志,而应被看作是其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作出的一种反应。一个健康的学生只有在安全、归属、爱、尊重、自尊等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萌发自我实现的动机,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2在课堂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

格拉瑟在《优异的学校:无强制的学生管理》一书中提到:“要使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包括学生)尽力工作,所谓管理就是务必使他们深信,要他们干的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越是有这样的管理,他们就会越勤奋地工作。”可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将系统的知识分割成一个个片段,用自己的方式强行灌输给学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主动积极发展的个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独立。

3通過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企业获得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和企业中的员工一样,学校里的学生只有拥有高自我效能感,才能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从而取得较好的绩效。班杜拉(Banddura)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指出,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是实践性的,其指导作用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的过程中通常选拔和录用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同时在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也将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作为培训目标之一。对于学校而言,如果录用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他们会在已有的积极的自我印象的基础上学习,得到积极的激发力量,并形成更好的特定自我效能感。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的评估一样,教师对于学生学习需求的评估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当学生的学习期望得到满足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提高,从而在随后的学习中可以得到较高的绩效。由于每个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不同,对学习内容的期望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通过全面的需求分析来了解学生对学习怀有的期望。

4在课堂管理中使用绩效评估及激励的办法促进课堂积极性

学生成绩考核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这里的绩效不仅仅是指考试成绩,更多的是其课堂表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应客观、公正,同时还必须注重绩效的测量因素,考核系统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成绩考核系统至关重要。此外,当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应与其沟通,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建立自信心。但当学生没有进步或者是退步了,教师同样也要与其沟通,让其知道问题及改正的方法,进而增强其学习兴趣以及竞争意识。

为了保持有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做到:识别和强化受人欢迎的行为。被强化的行为可能会重复发生,但没有得到强化的行为可能会消失。强化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有效表扬表达了对学生的努力的欣赏,当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自然而真实的反应而不是当做控制学生的组成部分时,会比较有效果。

5以构建员工关系为蓝本,构建活跃、积极的课堂

员工关系讨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道德、公正与公平对待的问题。这是上司与员工的关系,同时也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运用于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中,可以从建立公平的师生关系和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两方面入手。

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它强调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要改变过去师生间疏远、威严的关系为亲和、平等的关系,处处关心体贴学生,同时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让学生崇尚真知、真理,让每个人的天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课堂是一种独白,而新课堂寻求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就课堂目标与学生进行不断的沟通,要向学生明确阐述远期目标及其对学生的关联、价值与意义,使课堂目标融入学生的价值体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目标的演变与决策,积极支持学生为实现远期目标而做出努力。学生必须真正愿意参与远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受教师操纵或被迫服从。教师要善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其需要帮助时随时与他联系,让学生能成功地朝着远期目标方向努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共同解决问题,在课堂里为教学活动创建一个愉快的空间。学业的钻研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之间互相认可、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的。课堂的凝聚力来自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亦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任务,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对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赵超恩.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Bandura A.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ment and funetioning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3,28:117-148

[3]Schunk D H, Zimmenerman B. J. Self-regulated learning, from traching to self-reflective practice [M].The Guilford Press,1998:241-253.

[4]黃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0-181

[5]Wood,R. and Bandura . A. Impact of Con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4):3.

猜你喜欢
积极性效能人力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