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同时他还指出:“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性。为此,我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以手为媒,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全面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学生通过双手的撕、捏、粘贴、拼接等操作以及对材质的运用和思考,重新认识了美术,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解放学生的双手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美术就是画画,就是用彩笔或者是油画笔在纸上涂,所以上美术课学生首先准备的东西就是画笔,于是画画成了美术的代名词。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单纯的画画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怎样认识和学习美术呢?我从动手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体会和感知美术。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的结合运用,在制作过程中体会不同材质的特点,认识各种材质的肌理、质感、体感、美感,理解美术的造型语言和魅力。学生不断地尝试——制作——思考——再制作,尝试和制作的过程成为学生思考和提高的过程。经过反复探究和尝试学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凝结着学生对事物的再认识和再理解,这些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在改变事物的外形、大小、色彩等以后,也完全改变了其原有的形貌,重塑了一个个新的物象,对美术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二、兴趣引导,让学生在制作中体味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普遍对新奇的、未知的事物、好玩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理。如何调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从而体味到制作的乐趣是我一直思考和尝试的事情。
在教学中,我先从欣赏入手,通过对手工作品的欣赏以及老师现场制作,使学生了解制作的过程,消除畏难心理,让学生首先感觉制作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再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物象,比如用纸做一个卡片、一只小鸟、一匹小马,用橡皮泥或者面团制作花瓶等。
三、发现之旅,引导学生在制作中观察和运用肌理
学生制作的过程离不开对物象肌理的把握和运用,合理的利用肌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可以说肌理在绘画艺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肌理,运用肌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没有观察是无法体会和感受到肌理之美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去寻找和发现奇特而美观的肌理效果,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使学生养成观察和发现的习惯,并把所观察到的肌理制作成图片,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或者是制作活动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发现和积累,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以大幅提高。比如杨树的“大眼睛”,松树的纹理在加工后可以使人联想到龟裂的土地;墨汁在滴入清水中后,用宣纸拓印出来,会形成漂浮不定的云纹效果。学生们还拓印了汗毛、毛刷等都产生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四、立足生活,拓展学习内容,感悟材质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艺术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对于制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材质,每一种都在表述着独特的精神内涵,每次的形、色、质的结合,都给人以全新的美学感知。我通过开展泥塑、刻印、剪纸、折纸、穿编等系列手工制作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对材质的认识,使学生发现材质,运用材质。并提高了对美术的认识,深刻理解了“美术既是生活”的道理。在学习中,我让学生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觉,细细体会自己所见到的所有的事物。通过对不同材质的形状、质感、色彩、感觉等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材质的种类,思考不同材质所引发的情感表述。比如石头所传达出的古朴、坚实、有安全感等特点,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玻璃幕墙表现出了时尚、现代、华丽的感觉,塑料产品的多变性。学生用透明皂雕出的小兔子玲珑剔透,有了一种玉石的感觉,非常可爱。
五、情感升华,充分发挥作品的教育功能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上的每一笔亮丽的色彩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谆谆教导。美术是崇尚美、追求美的艺术,他不仅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制作美,还让学生学会了理解美、感受美;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的同时,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也是美术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结合环境日、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通过制作卡片、礼物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情感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悟母爱、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美,学生的内在精神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手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它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小学阶段更是一个人创造力、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做,通过制作体会、感知生活,培养情感,激发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情,让我们携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