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松岩 王丽莉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堂实践能力的意义
《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等中职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宗旨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充分满足社会对中职学生就业的技能需求。现在的中职学生运用计算机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差距很大。为此,研究如何改变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实际要求脱节的问题,培养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一)了解学生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19岁,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在自身上,表现为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情绪自控能力较弱。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而且要在言行之中注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他们拉近距离,做他们的朋友。
(二)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设计任务,在任务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 “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逐层深入,分解知识点,降低教学难点。例如讲解《平面设计》时,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很关键,从简到难,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师可先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根据学生的特点,逐一给出点评,既要有奖励的评语,又要有改进的意见。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自然会提高。
“案例式”教学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案例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一座桥梁。如何有效地运用“案例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讲解Word2003文档编辑排版入门时,可以给出一个实例,如“杂志封面的排版”,让学生按要求录入封面上的文字,进行字体、字号、颜色、文字居中、页面设计等相关排版的设置,提倡学生相互间多交流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对全体进行要点提示,以此达到相关知识点的讲授。通过实例的练习,学生逐渐熟悉了字体字号的设置、颜色、文字居中等排版知识,对以后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展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课堂的尝试与应用。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每学期结束时,教师要根据教材所传授的内容,做一个综合实例。它要求教师在设计综合任务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很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项目完成的情况及时总结、调整。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突出中职学校的特色,从而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对实践课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加大相应课程的课时量、连续量。比如让学生练习汉字输入时,课节设置尽量连续,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工学结合与学生就业相对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不科学、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这样导致学生就业时存在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在实践环节加大对口的实验教学。比如《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就业时需要的知识展开对接,开展有效教学。而学校整体教学也应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技能兼得、升学与就业双收”的办学理念,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抓好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创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实习实训体制,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每位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迫切希望破解的问题。希望能尽快建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尽早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