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3-04-29 11:50刘延锋叶红英
教育界·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刘延锋 叶红英

【摘 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是一种优势明显的产学合作形式。本文重点阐述了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应该如何进行深度合作及承担的职责,最后指出了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概述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订单企业人才需求和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就业协议,充分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企业共同培养,以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订单企业需求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该模式培养的学生简称“订单生”。

“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企业而言,一是“订单生”上手快甚至直接上岗,减少岗前培训的成本;二是“订单生”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有可靠的保障,因而“用得好”;三是“订单生” 对企业的认同感强,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中,流失率低,因而“留得住”。对学生而言,一是可以直接上岗没有就业压力,因而能够安心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多精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可以学到一些传统培养模式下不容易学到的东西,如企业文化、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提升了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对学校而言,一是培养了社会的急需人才,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打造了人才培养品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教师快速了解到企业的最新技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是一种优势明显的产学合作形式。

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学院是主体,侧重如何将企业需求与教育规律有机结合的层面上,把企业的需求标准转化为教育环节的标准(即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则侧重与企业岗位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方面。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又保证学生的持续发展。

2.2 校企合作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育与上岗无缝对接是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首要期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是实现无缝对接的关键方法之一,同时也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训;二是充分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参加实习;三是毕业前的企业顶岗实习。寒暑假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实习环境和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要安排认真负责的企业实习导师对实习进行全程指导、考核、培养。

2.3 学校应侧重培养和管理的几个方面

学校除日常的专业教育和管理外,还应侧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和管理:

一是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同时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方式上要求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实习为一体,强调岗位工作经历和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考核方式。

二是建立订单生学业预警机制。学校应该建立起规范的学业预警机制,包括“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里确定的理论课程、实践实习、职业证书、综合素质类考试等成绩、学分,没有或潜在不能达到预期毕业或培养协议规定的等级排名等,学校应予以发文警告、相关负责人进行针对性谈话和思想教育,通告家长协助做好补习工作等。

三是建立良好的学校、企业、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学校应主动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沟通平台,将学生在校思想表现、学习状况、生活情况反馈到企业和家庭,邀请企业到校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家长共同做好培养和教育工作等。

2.4 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培养

为使培养出来的“订单生”真正符合企业岗位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企业订单的目标,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即不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习的指导,而且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为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一,积极选派优秀的企业培训师承担授课任务,或定期不定期举行企业实务讲座;二,在授课、讲座或指导实习期间,积极宣传企业文化,使“订单生”尽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和认同,找到企业归属感;三,积极组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和教材开发,明确知识、能力结构及职业道德的要求;四,及时了解“订单生”学习成绩、职业证书通过情况以及思想、生活情况等,动态掌握“订单生”的培养质量。

3 “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个别“订单生”丧失学习积极性而不能达到培养要求

由于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就业协议,个别学生盲目认为就业已经确定,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制年满就可以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考试常常不及格、不能如期毕业,或综合排名非常落后不能达到企业的排名要求,因而订单企业直接予以解除“订单”协议。

应对之策是,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相关负责人或辅导员老师对于没有学习积极性或出现怠学厌学苗头的“订单生”给予重点关注、动态监控、定期谈话、及时向家长反馈沟通等有力措施,讲清楚订单政策,勉励其努力学习,防微杜渐,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向订单企业“如期交付”合格的“订单生”。

3.2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学生发展的长远性之间的矛盾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岗位特征明显,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短,专业能力突出。但是,如果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就业率,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可能会接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不合理”要求,导致课程的设置、培养的目标和手段都带有很强的短期性,这样就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缺乏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应对之策是,教育本身是有预见性的,学校应该履行教育机构的职能,因此,学校应该和企业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教育规律,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的需求,同时要满足企业长远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全面提升。对于过于“挑剔”的订单企业,明显违背高职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应该给予明确的拒绝。

4 总结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明确,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极大地调动了学校、企业、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是一种优势明显的产学合作形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订单”协议是前提和保障,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校企双方联合培养是关键和重点,培养高质量、符合企业需求的“订单生”是目标,在校企信任、合作的基础上,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和联合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急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郎秋洪,周志翠. 面向邮政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邮政研究,2012(1).

[2]周爱莲. 面向企业一线需求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

[3]刘晓欢,郭沙,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

[4]程艳红.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6).

猜你喜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