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学习方法培养案例探析

2013-04-29 11:31张志强
教育界·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丙醇酸碱性试纸

张志强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与学科本位的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片段,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作一简要论述。

案例一:指导学生用“特殊—一般”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用归纳法寻求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由特殊—一般的方法是指引导学生对多种特殊情况的分析,寻找其共性并形成规律推广至一般情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有机化学中伯醇被强氧化剂氧化成酸的性质时,我运用了这种方法: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的桌子上摆着一些实验仪器及药品,大家看看都有什么?

学生:学生看到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K2Cr2O7等各种溶液,以及试管、喷灯、PH试纸等。

教师:现在,我请几位同学上来,分别检验一下这几种醇的酸碱性。

学生:几名学生上讲台用PH试纸对照比色卡检验几种醇的酸碱性。

教师:大家检验的结果如何?

学生:几名学生均答:基本呈中性。

教师:演示甲醇与K2Cr2O7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观察。

教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并等其冷却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用PH试纸检验后,发现溶液呈酸性。

教师:请三位同学按照刚才的实验方法,分别演示乙醇、丙醇、丁醇的反应。

学生:三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再请三位同学上台,检验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 用PH试纸检验后,发现溶液均呈酸性。

教师:大家通过演示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猜测有酸生成。

教师:刚才我们使用的醇都属于什么醇?

学生:答出都是伯醇。

教师:那么你可以寻找到什么规律吗?

学生:通过思考,猜测伯醇被强氧化剂氧化成了酸。

通过由“特殊—一般”学习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摒弃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形成对一类事物共性特征的深层次认识。

案例二:指导学生用“对比”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意识

对比是指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全面或局部属性进行比较,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一种方法。在学习仲醇被氧化成酮时,我运用了这种方法:

教师: 同学们,伯醇在加热条件下,可被强氧化剂氧化成什么?

学生:刚学过,记忆深刻,答出:酸。

教师:好,现在大家看看桌子上有哪些仪器药品?

学生:看到2-丙醇、2-丁醇、K2Cr2O7等溶液及喷灯、试纸。

教师:请几位同学上来,分别检验一下这几种醇的酸碱性。

学生:几名学生上讲台检验几种醇的酸碱性,并得到基本呈中性的结论。

教师:大家猜测一下,2-丙醇与K2Cr2O7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能生成什么?

学生:许多学生不假思索:酸!

教师:笑:真的如此吗?好,我们来探究一下。

学生:有些学生感到迷惑。

教师:演示2-丙醇与K2Cr2O7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并请学生上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检验后发现,溶液并未呈现明显的酸性,产生疑惑。

教师:大家猜测一下,这说明什么?

学生:猜测可能2-丙醇并未被氧化成酸。

教师:大家观察,我们演示实验用的醇是伯醇吗?

学生:发现不是,是仲醇。

教师:这说明仲醇的氧化产物是酸吗?

学生:看来不是。

教师:仲醇在加热时被强氧化剂氧化成什么物质呢?

学生:无法回答。

教师:这是一种叫做“酮”的有机物。

学生:记住其名称,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教师:引导学生将伯醇与仲醇作对比,帮助学生纠正“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

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了两种醇在相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原理。破除了定势。

经过将两种醇在加热条件下与K2Cr2O7溶液的反应方案进行“对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力地打破了“思维定势”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案例三:指导学生用“类比迁移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结构同型试同法”的意识

类比迁移是指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某部分内容作类比,运用思维的正迁移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学习醇的性质时,我运用了这种方法。

教师:请大家复习卤代烃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框架。

学生:按照以往教过的方法,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教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有机物,它的结构式是这样的(板书醇的结构式)。

学生:观察。

教师:请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结构式有何异同?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只有官能团不同。

教师:好,请大家再浏览一下,醇的知识体系结构与卤代烃相比有何异同!

学生:查看教材,发现几乎与卤代烃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结构雷同。

教师:既然这样,大家就可以仿照卤代烃的学习策略去学习醇!这种学习方法叫“类比迁移”。当知识体系相似时,可尝试用其进行学习。

学生:兴趣盎然,理解并记下了这种方法的名称!

“类比迁移”法的应用,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突破思维定势,分清“同化”和“顺应”作用。

实践证明,掌握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如何立足于学生现状,寻找符合学生现状的学习方法,将是我们要面对的长期课题!

猜你喜欢
丙醇酸碱性试纸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现状
血糖试纸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血糖试纸不要放进冰箱
棕榈油还能吃吗
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Heck反应合成烯丙醇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第十单元酸和碱
血糖试纸怎么保存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