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婚姻传奇

2013-04-29 00:44董成家
档案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陈独秀

董成家

陈独秀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无论是政治生涯的坎坷曲折,还是情感世界的缠绵裂变,都让人捉摸不透。陈独秀的婚姻历经四个女人,说明他的私生活肯定是不严肃的。但从他与四个女人的悲欢离合中,多少也可窥见其复杂人生的一面。

目不识丁的高晓岚

陈独秀是安徽安庆人。陈家世代“习儒,而功名俱未显”。陈独秀还不满2岁时,在私塾教书的父亲便去世了,家道败落生活困难。但陈独秀从小敏而好学,17岁那年参加县试、府试、院试,连过三关中了第一名,倍受地方绅士刮目相看,一时间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高晓岚是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登科曾被皇帝赏穿黄马褂,家有良田4000多亩。高家以其显赫的门第,在众多的竞婚者中获胜。

陈独秀和高晓岚于1897年冬完婚。高晓岚比陈独秀大3岁,身材修长,眉目清秀,性格温和。女大三,抱金砖。在婚礼的喜庆乐曲声中,贺婚的人都说他们是男才女貌、文武相亲,将来必定能大富大贵、白头偕老。新婚燕尔,陈独秀和高晓岚过了一段“夜读诗书,红袖添香”的快乐美满日子。但是,高晓岚虽贵为将门闺秀却也难逃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迫害,所以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而陈独秀才高志大、心系天下,不是安分守旧之辈,这就为他们以后的婚姻不幸埋下了种子。

在婚后的第二年,陈独秀即离开家乡到杭州求是书院读书。求是书院是新式的学府,不读四书五经,学的是英文、法文、天文学和造船学。陈独秀在这里接受了许多新知识,因为同情康梁变法的失败,他参加了反对朝廷、要求立宪的政治活动,受到官府的追捕而逃往南京,后又到沈阳。在东北,陈独秀接触了一些日本人,了解到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强大的历史,决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他“欲借夫人十两重的金镯子为游资”,而高晓岚“不愿夫君远离”,“坚决不肯,时常吵嘴”,两人的感情由此开始产生了裂痕。

1901年11月,陈独秀愤而赴日。在日本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反清的励志社,与人一起创办进步刊物。励志社后来分裂成“立宪党”和“革命党”两个派别,陈独秀加入革命党的青年会,联合邹容等5个留日学生,夜闯清廷派到日本的学监姚煜家里,剪了姚煜头上的辫子,被日本警方抓捕入狱,于1903年4月被遣送回国。

回国后,陈独秀继续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到处发表鼓动性的演说。他走南闯北,思想日新月异,而高晓岚恪守妇道,足不出户,思想保守,两个人越来越没有了共同的语言,夫妻关系也日趋恶化。尽管高晓岚为陈独秀生下了三子一女(长子延年、次子乔年、三子松年,女儿玉莹),但陈独秀最终还是将她抛弃于家乡。

可怜的小脚女人高晓岚,在遭抛弃后仍然不肯离开陈家,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婚姻观,悲郁无奈地守了20多年空房,饱尝了人间的痛苦和磨难,继续尽心地伺奉陈家的老小,直至1930年病逝于安庆老家。

活泼聪慧的高君曼

陈独秀于1903年见到高君曼。就在陈独秀的婚姻最难堪时,高家来了个意外之客——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由于和妻子关系恶化,陈独秀对高家亲戚并不上心。但高君曼却不打算被一代才子无视,见陈独秀从书房出来,她立马笑盈盈地说:“姐夫,你在报上的大作,小女多有拜读,还有不少疑惑之处,不知姐夫愿否折节赐教?”几句话说得分寸得当、修养不凡,既摆明自己并非不读书不知天下事的愚妇,也表露了对陈独秀的敬重和欣赏。陈独秀闻言不禁抬眼看向高君曼,活泼俊秀的新女性跃入眼帘,他内心一动:“请到书房里谈吧。”

书房一叙变成愉悦长谈,就读北京女子师范学院的小姨妹是高父续弦所生,热爱文学、见识开阔,两人从诗词歌赋聊到行游见闻,从社会责任说到男女婚恋,大有相逢恨晚之感。

高君曼总有理由约陈独秀见面聊天。聊多了,风言风语就紧随而来。但思想前卫、举止洒脱的潮女毫不在意,严词抨击封建观念的陈独秀更是乐得与打破束缚的新女性交往,谁也不愿顾及人言而隐身自退。

继父陈衍庶曾以“退继”相逼,不料陈独秀根本无意继承遗产,封建家庭的任何干预都无济于事。面对众人的非难和陈高两家的指责,离经叛道的二人凭着坚决“自由恋爱”的倔劲儿,感情反而急速升温,陈独秀干脆带上高君曼私奔,从此形影不离。

陈高两家一怒之下跟他们断绝了关系。但在婚姻自主与爱情甜蜜的巨大喜悦中,二人却享受了毕生中最安然自得的时光。高君曼常伴随时任陆军小学堂教习的丈夫走访友人,过着“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的半隐居生活。

高君曼很喜欢这种彼此交心、稳定安宁的家庭生活。只是陈独秀报国无门的悲慨与惆怅,并未因这场幸福的结合而减轻,无意逃避现实、积极投身革命的入世精神让陈独秀刚过完初婚的蜜月期,就携妻走南闯北、屡遇风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却忙着办报、演讲,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并推动“五四”运动爆发。家中之事,他已鲜于过问。高君曼为丈夫生儿育女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力挺丈夫的革命事业。甚至在1920年陈独秀参与组织建党活动时陪他进过班房,但陈独秀的执拗和对家庭的不关心终让二人渐行渐远。1925年,高君曼彻底心灰意冷,带着一双儿女黯然移居南京,老死不相往来。

1930年,高君曼带着孩子回安庆为姐姐奔丧,却接连遭遇陈高两家的冷眼。孤立无援的她彻底被击垮,不仅咯血病加剧,又患上子宫癌,次年病殒南京。

年轻貌美的施之英

1925年冬,陈独秀的胃病又发作了,他来到上海一家私立医院诊治,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医生。

她叫施之英,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她不但医术高明,服务态度也很热情,善解人意。她向他解释说,你可能是生活没有规律,饮食调理不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病。只要及时治疗,注意休息,不会有大问题。

陈独秀一边听着施之英的嘱托,一边瞩目她那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眼前不禁一亮,此情此景,不正像10年前与高君曼面对面谈诗论文的情景再现。他感动了,自此之后,他天天都要去找施之英看病,而且得知她还是个未婚女子。于是,他很“策略”地向对方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陈独秀?施之英不禁一怔,眼前的病人原来就是他,她庆幸自己有缘结识这位心目中的崇拜者。他高谈阔论,剖析国内外形势,纵谈社会变革的潮流,使施之英大开眼界,大长知识,深深佩服这位名不虚传的风云人物。

一来二往,接触密切,“病人”和医师的情感发生了质的变化。自此,陈独秀一天不见到她就烦燥不安、寝食不宁;同样,施之英一天不见到他就魂不守舍、度日如年。他们实在无法分开了,很快就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过起了“夫妻”生活。接着,他们又大大方方去杭州、扬州等地度“蜜月”。

陈独秀“失踪”了,引起了党组织的关切,派人四处打探寻找他的下落无果,只好在上海《民国报》上登出“寻人启事”。陈独秀看到报纸,这才从扬州发回电报,说是“外出治病,初有好转,可以扶病视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蛰居武昌。在中共“八七”会议上,他被撤消了总书记职务。陈独秀断送政治生涯后,施之英并未像高君曼一般,伴随其渡过难关,而是迅速与他脱离关系,嫁与他人。他们的“夫妻”生活仅仅维持了14个月。

忠厚朴实的潘兰珍

陈独秀撤职之后,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永里租界居住下来。

在陈独秀的楼下住着一位叫潘兰珍的年轻姑娘。潘兰珍,1908年出于江苏省南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只有23岁,而生于1879年的陈独秀,这时已52岁,两人相差近30岁。

两人因同住一栋楼,或多或少都会打下照面,生活毫无秩序的陈独秀,有时候口渴得不行时,甚至会去向潘兰珍讨口水喝。陈独秀在潘兰珍面前,自称姓李,南京人。“我姓李,是南京人,原在大学教书,与妻子离异后搬到这里,现在以为报纸撰稿为生。”陈独秀老家安徽的口音与南京的区别不是太大,潘兰珍对陈独秀的话深信不疑。

因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无依无靠,还都是独身,你来我往之间,陈独秀和潘兰珍渐生好感,见面时话也多了起来。闲时,忠厚朴实的潘兰珍会帮陈独秀洗洗衣服收拾一下房间,陈独秀则教潘兰珍识字学文化。随着感情的升发,两人搬到一起同居了。后来还生了个女儿叫凤仙。

二人婚后仅凭潘兰珍在烟草公司做工的微薄薪水度日,为不牵连爱妻,陈独秀一直未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

1932年,陈独秀遭谢立功、费侠出卖被捕,潘兰珍得知丈夫是大革命家陈独秀后,更觉没有误托终身,无怨无悔地为他送了5年牢饭。1937年抗战爆发,陈独秀获释,辗转流亡的窘迫日子里,潘兰珍始终陪伴左右。

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江津病逝,弥留时他对妻子说:“兰珍吾妻,望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求自立……”也许此时,陈独秀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

陈独秀在走完他大起大落的传奇一生,客死他乡时留下了遗嘱,要求将他和高晓岚合葬于安庆老家。当时正是抗战时期,陈独秀先葬于四川江津西门外的鼎山,1947年6月由三子陈松年迁墓回乡。高晓岚终于以原配的身份,和陈独秀生不相随死相伴。

34岁的潘兰珍忍着巨大的悲痛料理丧事后,按照丈夫“今后一切自立,生活务求自立”的临终嘱咐,毅然离开陈家,外出自谋生计。经陈独秀的好友介绍,在重庆一家农场做工。后来又为生活所迫,与一个国民党下级军官结婚,不久这个男人也病故了,她又孤独度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回到上海,在浦东一所小学做炊事员,与18岁的女儿凤仙相依为命。1949年10月30日,饱经孤寂与病痛的潘兰珍不幸病故,年仅41岁。

猜你喜欢
陈独秀
蔡元培冒雪三请陈独秀
陈独秀的三位夫人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对陈独秀评价之我见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为何玩失踪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