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强
对陈独秀评价之我见
秦世强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主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研究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热点。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虽然有了很多成果,但是分歧仍较大,陈独秀的功绩没有被全面认可。本文在介绍学术界对陈独秀几种代表性评价的基础上,阐述笔者对陈独秀历史功过的看法。
陈独秀 ;功过 ;评价
纵观中共党史, 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陈独秀第一次受到批判,1945年对陈独秀的错误做出结论,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一项决议全面批判了陈独秀,这就是著名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陈独秀的评价学术界观点不一。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评价了陈独秀在中共建党和大革命中的表现,并且第一次对陈独秀进行了总体评价。[1]一是陈独秀并不是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他在五四后期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为马克思主义者;三是他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四是他是共产党的发起者。
总体来说,胡乔木对陈独秀的评价在学术界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持续了几十年,是学术界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对陈独秀的评价,学术界是有分歧和争议的。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陈独秀是否转为马克思主义者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陈独秀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仍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是一个具有了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2]另一些人认为,陈独秀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3]还有的人认为,陈独秀是“我国无产阶级初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只不过还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4]
笔者认为,胡乔木对陈独秀的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基本上肯定了陈独秀 在建党时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有些观点带有明显的政治痕迹。陈独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政治人物,对他的政治评价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学术评价和研究,如,胡乔木认为“陈独秀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带有政治色彩。笔者认为,评价陈独秀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用成熟或不成熟来衡量,而不能用好与坏来衡量。所以,总体上应肯定陈独秀,他在历史上的贡献很大。
(一)陈独秀在中共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1.新文化运动是在陈独秀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这是20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举起的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当时的社会及整个国家的思想文化都有一定影响,时至今日,他的主张依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一些学者认为,整个20世纪,在中国经历了三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次是发生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第三次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纵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对旧中国冲击最强的莫过于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在于新文化运动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而新文化运动又在一定意义上引领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五四运动,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也是思想的先锋。如果没有陈独秀的引导以及活动,五四运动绝对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1942年,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你讲一讲他的功劳。”[5]但是毛泽东的这一讲话直到1981年才公布,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评价陈独秀。在一些教科书里,陈独秀已经被遗忘了,在一些影视作品里,陈独秀的形象受到丑化,这和陈独秀所取得的功绩是不相符的。
3.陈独秀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1918年,陈独秀与李大钊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在此期间,陈独秀作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提倡民主和科学,可以说,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陈独秀的功绩是极大的,这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4.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许多人认为陈独秀只不过是中国共产党众多创始人之一,这是不准确的。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李大钊的确超过了陈独秀,但是在共产党实际创建过程中的作用,陈独秀却是超过了李大钊。陈独秀虽未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仍然被选为总书记,足可以证明陈独秀的功绩。
(二) 陈独秀精神品质的表率作用
首先,他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青年时就投身于中华民族自由和解放的革命事业中,此后无论多么艰难,都义无反顾。陈独秀一生五次入狱,甚至险遭杀害,但是他仍然勇往直前,其品格是很值得敬佩的。他在晚年穷困潦倒,“破屋雨漏缸五米”,但是仍然保持气节,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如此要求家人。
其次,他一心为公,从不以权谋私。陈独秀早年家庭生活是很富裕的,参加革命后,他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两个儿子。他从来不以权谋私,即使自己过着难以为继的生活。他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李维汉曾这样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犯错误的领导人之中少数几个不搞阴谋的人。”[6]
最后,他不吃嗟来之食。陈独秀晚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但是他非常有气节,坚决不随便向人求助,没有因为贫困而与官僚为伍,也不接受别人随便的馈赠,连未出版的稿费也不动用。
陈独秀一生体现出革命者的气节、浩然正气和高尚人格。
(三)陈独秀学术上的贡献
陈独秀在学术上的贡献也很多,他是近代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晚年完成的《小学识字课本》是重要的学术成果,文学家梁实秋在台湾影印这本书的时候说“这本书写得实在好”。他还是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陈独秀在近代文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应该用学术的观点评价他,不能掺杂政治色彩,那样对他是很不公平的 。
[1]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M].
[2]张静茹.论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4.
[3]沙健孙.五四运动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J].北京大学学报,1979,3.
[4]冯建辉.建党初期的陈独秀[J].历史研究,1979,4.
[5]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3:403.
[6]张家康.陈独秀的个性和人品[J].江淮文史,1995,6.
责任编辑:丁金荣
K27
A
167-6531(2015)18-0064-02
秦世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