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大师力作西子湖畔竞秀

2013-04-29 04:19溪水
中国收藏 2013年7期
关键词:陈继儒任伯年梅花

溪水

西泠印社拍卖一向在书画方面别具擅场,每季拍卖都有难得一见的佳作推出,颇受藏家和市场认可。据悉,今春西泠拍卖将于7月12日至15日在杭州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书画部分阵容分外耀眼,尤其是三件出自陈继儒、任伯年和王石谷的佳构十分悦人眼目。

香中别有韵 清极不知寒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的禊日,耄耋之年的董其昌应他的白首至交陈继儒之请,为陈氏所著《白石樵真稿》作序。在这篇序言中,董其昌将陈继儒比为唐代的著名隐士卢鸿,并因自己垂年老迈不能为陈氏再序而深感遗憾。而就在这年的冬天,董其昌即驾鹤西去。在他弥留之际,陈继儒则一直陪伴在旁,并为他装殓入棺。

陈继儒年甫29,因为在之前的科举考试中落第,加之自己疟疾复发、母亲病逝、家境日贫,便取儒服冠焚裂之,从此绝意场屋,与徐益孙结伴隐居在小昆山之南。他又乞取四方名花广植堂前,命之“乞花场”。年届中岁,他又取陆机诗句“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之意,构筑茅屋,颜其居曰“婉娈草堂”。

在父亲去世后,陈继儒便移居东佘山,构筑了“东佘草堂”。在陈继儒的山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同古木名卉为伍。他在东佘草堂亦“广植松杉,屋右移古梅百株”。正是与这些古梅朝夕相处,陈继儒笔下的墨梅遂成为他的一项绝艺。

陈继儒留下了大量墨梅作品,此《梅花册》存八叶,每叶皆诗画对题。

第一叶绘古梅干一株,横斜一枝折为“女”形,而苞蕾盛放,于苍古中显生机。题为:“一枝瘦鹤舞,千行瑞雪飞。眉公写于绿窗下。”

第二叶画倒垂新枝一组,淡墨写枝圈花,浓墨点蕊。对题云:“玉鳞寂寂飞斜月,素手亭亭对夕阳。此李颀诗也。王吏部园中有亭亭亭。陈继儒。”然而陈继儒却误记了这句诗的作者,其实乃唐代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的一联。

第三叶绘仰生梅树,枝槎交叠,含苞始放。题为:“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咏梅者惟此诗为第一。眉公。”这是唐代崔道融《梅花》诗中的两句。古人咏梅花诗甚多,向来推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绝唱,然而崔道融此诗却不着色相,上句写梅之香韵,次句写梅之品格,足以高压百花。

第四叶中一枝由上方横垂而下,自右侧穿出画外又折回上仰,大有凌空雾断之境。题曰:“月照梅花,影落窓上,宛似此图,试为写之。眉公。”

第五叶从右上角露出老干一截,生出一枝直垂而下,构图奇峭峻拔,画意简洁,并题自书诗云:“翠羽月中呌,玉鳞风外斜。眉道人。”

第六、 第七两叶均取林和靖诗意而作。第六页梅枝自右方盘旋而下,横经底部又从左侧生发而上,正是“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故题云:“以晴香榜梅花,不若以清浅题之。眉道人。”而第七叶则绘古梅桩一尊,枝槎奇拗遒劲,仅有残花数点,题为:“暗香。眉道人于顽仙庐戏写。”可知乃取“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而“顽仙庐”乃陈继儒在父亲亡故后,移居东佘山构筑草堂时命名的斋名。其时他已年过五十,所以此册虽无年款,推测可知应为其盛年力作。

第七、 第八叶仅大题“香雪”二字,所绘为雪中梅花盛放之景。画好梅花后以淡墨积染背景,留出梅花上的积雪,梅雪争春,生机盎然。宋人卢梅坡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所写正是此境。这八叶墨梅均绘于金笺纸上,细腻的鱼子金片有如霏霏小雪,与梅花的主题正相互映衬阐发。由于金笺纸制熟不透水,陈继儒以积墨产生的淡逸清雅意境为尚,通透如玉的墨色愈发衬托出梅花的高洁来。

明代学习王冕墨梅者,仍有陈录、刘世儒、王谦等人,皆擅作高头大轴,繁花万点,然而却以陈继儒气格最为清雅隽秀。且眉公此册乃其画梅之龙凤,经历代宝藏,曾为乾隆皇帝赏玩,收入《石渠宝笈》。传至嘉庆皇帝,后为定郡王载铨“有恒堂”珍藏,并有军机大臣孙毓汶题签,印信题识皆历历可数,不得不赞为万世之宝。亦可证明陈继儒在当世享有大名绝非虚誉,而在其身后竟然又得到帝王之家的推崇与褒扬。正是“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古趣福禄寿 雅与俗共赏

谈到任伯年,大家都会一致公认他是海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其绘画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花鸟上。任伯年用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其卓越超群的天才悟性,不仅拓展了中国百余年绘画程序的传统规范,更给百余年来的中国画坛带来了巨大影响,并树就了新的里程碑。其人物画更被徐悲鸿誉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后世学画者受其影响甚多。

任伯年早年画学陈老莲,为他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风格一直延续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可以说任伯年绘画艺术主要有二种形态,一是善于写真,二是继承发展了陈老莲的艺术风格。

任伯年初到上海时,通过胡公寿在古香室笺扇店挂单卖画,然而任伯年这种继承陈老莲艺术风格的作品并不为人所认可,生意很一般。这可以从其始到沪上的境遇得到印证。但是他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勤加学习,特别是练习写生。其绘画风格尤其是人物、花鸟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融合了华岩、恽南田诸家的画风,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自此他的画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任伯年的绘画风格非常多样,无一不精,涵盖了他的花鸟和人物画,在其人物画中,典型作品有《五月披裘》、《棕荫纳凉》、《蕉荫纳凉》等等;同样在花鸟画上,其亦能小写意,迎合了当时上海兴起的市民文化的口味及自身需求。其实任伯年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还有诸多因素。由于其造型能力奇佳,所以什么题材都能画,非常宽泛,可以满足市场各种买主之需求。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神话故事到历史人物,再至世俗生活中常见的牧童、农夫、村姑等等。如我们看到的“群仙祝寿图”、“风尘三侠图”、“华祝三多图”、“钟馗嫁妹图”等等,无不为大众所熟悉,喜闻乐见。人物及动植物的造型都非常精确、真实,同时具有鲜活感,故而雅俗共赏,受到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其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其他画家都难以比肩、企及的,故而对后世至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任伯年《福禄寿三星图》为设色纸本,纵184厘米,横96厘米,是甲午(1894年)任氏54岁时所作,在任氏所有作品中也是难得一见的巨幅之作。此时也正是任伯年艺术创作之巅峰时期。历代画家以此为题材的很多,然而在任伯年的笔下更显得具有代表性。画面中的福禄寿三星开相仍然保留了陈老莲的古趣,而以圆厚的线条画出,细笔勾须发,衣纹则以较为苍劲生辣的线条出之,复以小笔细勾局部,整体呈现出浓郁的任氏风貌。

帆樯侵柳影 鸥鸟识苦吟

“高云仰见出翠壁,飞影下接沧波流”,这是沈周咏叹虞山的诗句,常熟虞山是个文养深厚的地方,只丹青一脉,元有黄公望,而到了明末清初,又出了其时画名声满江左的人物,康熙皇帝御赐其“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艺文巨擘王时敏、吴伟业等誉其为“画圣”,声誉之隆,历二百余年而不衰,此人便是王石谷。

此《溪山佳景图》中所绘为一片闲逸的乡居景致,前方平原景色采用“三折式”构图,小洲蜿蜒,水草丰茂,弱柳依依,间置亭屋,或围以短篱,或筑台眺远,颇似文士们的别业草堂,屋中有人启户读书,径下有童子耕牛,生活气息极为浓厚,一派江南水乡的生气。有岸柳低拂,风姿绰约,若向远处极目眺望,树木随之愈渐愈小,远岫云气零渺,也正合烟云供养的隐居情怀。王石谷自题“帆樯柳外出,鸥鸟镜中飞”句,画面中景处一缕和风吹过,右岸正有一叶扁舟缓缓而出,而近景中两行鸥鸟飞过读书人的草堂,不知是否识得吟诵的诗篇,这两处点缀正是王石谷久存胸中,而苦求不得的意境,此画一成,倒是觉出诗画间有几分会合之处。《溪山佳景图》布局繁密又不失疏朗,脉络盈足且清晰,用墨清润,皴法简逸,写出翠微杳霭,观之天真平淡,古趣荒荒。

此作颇似一幅实验性的绘画,集合了王石谷以前诸家笔意,但只在似与不似之间,似离而合,似合而离。比如所仿米氏云山,以及仿倪云林的坡岸,风格入眼虽熟,却似是而非。究其个中原因,这必须要谈到王石谷的“仿古”绘画。王石谷之时,真迹往往难以得见,有种种秘藏不宣的情况,而请高手临摹“秘本”便是退而求次的方法。仅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例,王石谷便先后多次为师长友人做过临作,而他曾自己谈论起此卷的临摹经验,由最初的“为古人法度所束”,接着有了“弹丸脱手之势”,直至“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甚至“可与之并传”。

事实上,王石谷的仿古,名曰仿古,实则化古为新,他研摹诸家风格,曲尽其致,穷其精蕴,画史上自王时敏起,对王石谷的评语最多者便是一句“集大成”,他可将前人之法信手拈来,共冶一炉,而独辟生面。因为他的“仿古”并不旨在着眼于位置的经营与笔法的形似,而是思考古人如此作画的用心,一石一水,一点一拂其中的玄妙,得悉根本方能真正入古人堂奥,王翚的“仿古”是彻底的,最终以他独特的趣味别于古今。此《溪山佳景图》便是他兴会之时偶然得之,所谓意在笔外,参造化之趣,不必求工而流于刻意,通过“仿古”,王石谷得以与古人把臂同游,他在创作中将诸家笔墨随意融合化用,得前人精髓,自家笔法亦在其中,却不为临古所掩盖,最后呈现出了上述“似与不似之间”的面目。

《溪山佳景图》品相完好,为孙伯渊先生旧藏,并鉴定为王翚真迹。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作题跋,跋中将此作定为王石谷晚年之作,善于“仿古”的王石谷到了晚年,其臻于化境的融合技法及创新,恰如此图呈现给我们的那样绝妙。

王福厂旧藏古琴觅知音

杭州北山路有一处园林式别墅,二进布局的院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望西湖。园内池沼假山,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别墅距离孤山步行少许即至。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王福厂曾在此小住过一些日子,许多印章的创作便出自这里。

王福厂(1880年至1960年)是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浙江杭州人,原名读、寿祺,字维季,号福厂,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又署屈瓠、罗刹江民,70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精于篆刻,为一代大师。作为一个传统文人,王福厂兴趣广泛,颇有收藏。闲雅兴起,则抚琴自乐。王逝世后,曾留有三张古琴。10年动乱抄家,毁去其二。其中一张因藏于家中废弃阁楼之中未遭受劫难。

此幸免之古琴为仲尼式,造型端庄浑厚,通体髹黑漆,面桐底梓,岳山、承露、焦尾等部位使用硬质红木,琴体内镶嵌有天柱与地柱以利传音。据琴的形制看是典型的明代器物,从漆面可见琴的底灰中加入绿松石、蚌粉、鹿角灰、朱砂等物,即八宝灰。漆面呈现牛毛断、细流水断等断纹。采以温润白玉为十三徽,更以珍贵之材做雁足、龙龈、琴轸。抚弦听音,琴音松透清亮,颇具金石之韵。原配民国老作琴盒。中国古琴研究会常务理事蒋萃林先生观后亦认为,此明琴琴体之长异于普通之仲尼琴,用料做工均颇为讲究,疑为孔庙祭祀所用。

王家在言及此琴时,特嘱此琴乃王福厂生前心爱之物,叮咛郑重保管。几经传承,惜后代家中无人通琴,一直摆在家中甚是可惜。适逢西泠印社拍卖杭州征集得遇,加之王福厂与西泠印社的深厚渊源,王氏后人将琴委托,以觅知音、方家鉴藏。

陈继儒《梅花册》洒金水墨纸本 册页(16页)

尺幅:21.5厘米×13.8厘米×16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P23(选六页),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组编,文物出版社,1986年。

著录:1.《石渠宝笈》卷二,贮御书房,“明陈继儒梅花”。

2.《历代著录画目》P307,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34年。

3.《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册P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

出版社,1984年。

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一卷,劳继雄着,东方出版中心。

说明:1.清内府旧藏,并贮御书房。

5.清定郡王载铨、孙毓汶递藏。

陈继儒《梅花册》洒金水墨纸本 册页(16页)

任伯年《福禄寿三星图》设色纸本 立轴 1894年作

尺幅:184厘米×96厘米

说明:钱镜塘旧藏并题签。

王石谷《秋山高逸图》设色绢本 立轴 1692年作

尺幅:193厘米×98.5厘米

说明:苏庚春题跋。

明 王福厂旧藏仲尼式古琴

琴长:129厘米 额宽:19.5厘米 肩宽:21.5厘米 尾宽:15厘米

来源:王福厂后人提供

猜你喜欢
陈继儒任伯年梅花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卖假画获良机
梅花
任伯年
陈继儒的养生哲学
隐逸的最高境界是隐于闹市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梅花引
梅花锁
王锡爵陈继儒交游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