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其中不少缺水城市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我国缺水城市数量的增幅大致与城市化进程保持一致。再生水利用将成为缓解水危机的利器。
再生水:缓解水危机的利器
再生水,俗称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污水(下水)之间。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接近50%,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为58%左右。通过对城市用水和建设用地保障程度变化机理与规律的分析发现,过去3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要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其中需要增城市生活用水9.4亿立方米,需增城市工业用水7.6亿立方米。这样,污水处理需求随之加大,再生水的利用成为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1年底,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4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7%,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其中不少缺水城市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我国缺水城市数量的增幅大致与城市化进程保持一致。再生水利用将成为缓解水危机的利器。
我国再生水利用遭遇尴尬
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低,仅占污水处理量的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再生水利用率则达到70%。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地下水与土壤环境教研所教授刘翔认为,我国自身用水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例如水价的不平衡、不合理用水习惯的延续、管理机构设置过多导致部门间利益出现矛盾等;二是我国再生水本身的利用技术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再生水的水质或者水量有时候不一定能够满足回用的需要,无法满足用水稳定的保障;第三,公众可能在用水习惯,或是心理上还未完全接受再生水,很多人在有自来水供应的前提下往往不会使用再生水,怀疑再生水的水质等。
业内人士认为,再生水开发利用附加值低和技术成本高导致利润严重缩水,因此不受市场青睐。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城市杂用、市政景观用水、城市建设、补充地下水以及灌溉用水。处理质量较低的再生水作为市政用水的附加值不高,从而难以形成足够的利益驱动吸引用户建设和使用。另外,具有高附加值的工业用水对除盐率的要求较高,工艺上采用“双膜”处理的成本高,企业普遍不愿承担“捡了芝麻丢西瓜”的风险。因此,再生水利用在我国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状。
国家频发政策鼓励再生水利用
(1)五年投304亿元。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发展用户、分质供水”和“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再生水潜在用户分布、水质水量要求和输配水方式,合理确定各地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实际建设规模及布局,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地区要加快建设,促进节水减排。并提出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的目标。
(2)《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发布。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用以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规划、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技术指南》涵盖城镇污水从收集、处理到再生利用全过程的管理,并明确再生水的用途、不同用途的水质指标以及工程建设与运行等内容。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是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重要内容。《技术指南》指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考虑再生利用的需求,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对于暂时没有再生水需求的地方可以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过程中预留深度处理设施位置和接口。污水再生处理、储存和输配设施的布局应综合考虑水源和再生水用户的分布,统筹规划。再生水可通过压力管网、河道或供水车等方式输送给用户,管网的布置形式可选择环状或枝状管网,枝状管网末端需设置泄水设施;应考虑输配过程的加压、消毒及维护抢修站点用地等。再生水的储存和输配可充分利用城市景观水系。
(3)流域周边再生水利用加强。2012年5月17日,环保部、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投资规模为3460亿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六方面,共7047个项目。
此外,根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水专项办公室副主任李建介绍,与“十一五”国家水专项投资主要在末端治理方面不同的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专项投资主要向前端发力,投资于水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方面,五年期间预算投入133.47亿元,配套资金81.97亿元。其中,投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松花江、辽河、淮河等流域设立污水深度净化和废水循环利用的项目。
(4)工业企业用再生水最受益。由于受制于地方对企业私采水源监管不到位、严格的水权交易体系尚未建立等因素,我国再生水市场从规划到产业化的道路仍旧坎坷。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用水量巨大且同时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工业企业,将成为“十二五”再生水市场最为“靠谱”的优质客户。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樊元生透露,以免税的方式对再生水企业进行补贴已提上议事日程,“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对超额用水加征水费来补贴再生水利用,并计划对再生水免征水资源费、增值税,对再生水经营企业免征营业税、所得税。
再生水行业异军突起
早在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编制的《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未来5年、10年,我国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到1.27万亿元和1.56万亿元,其中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到5753亿元和5578亿元。去年5月,“城市发展与再生水利用高峰论坛”在宁波召开,在会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预测,未来5年,我国再生水将成为环保产业板块又一个异军突起的领域,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众多业内投资人士纷纷看好我国未来的再生水市场。
在我国,促进再生水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我国日益紧缺的水资源状况决定必须大力发展再生水行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规划促进再生水行业发展;价格优势使再生水较工业用水、近距离引水及海水淡化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稳定的再生水源是再生水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用好再生水
“十二五”期间,国家希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环保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预计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应用率在15%以上,新增再生水处理能力约为2700万吨/日。但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面临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运行不够稳定、水质水量难以保证、管网建设薄弱、输送成本较高等问题,很多城市再生水利用没有成熟的管理机制。各地应该如何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实现“十二五”的目标要求呢?
(1)北京再生水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2011年,北京市年利用再生水超过7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量的19%,利用率约占处理量11.8亿立方米的60%。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污水处理率已经在95%以上,处理后的污水可以作为再生水的充足水源进一步处理利用,将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市政杂用和湖泊等环境补充水。北京再生水源丰富,再生水利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再生水安全指标需求也随之提高。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广再生水替代工作。在工业用水方面,9个火电厂已经全部将冷却水由地表水置换为再生水,年减少新水用量超过两亿立方米。新建项目如首钢150万吨冷轧项目、京东方八代线项目等,都对再生水的适用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绿化方面,全市绿化用水量2.2亿立方米,其中,年使用再生水5250万立方米,占24%。同时,推广部分清水零消耗公园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目前,已经建成了首座清水零消耗公园北小河公园,公园内雨水全部收集利用,园林绿地浇灌全部使用雨水和再生水。“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还将有30个公园成为清水低消耗公园,除了古树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树木之外,其余全部使用再生水。
(2)引进专业再生水水务公司形成竞争性格局。对再生水安全性指标的需求提高,如怎么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等,都是再生水利用下一步面临的巨大问题。尽管形成小循环容易,成本低,但形成社会大循环才是再生水利用的目标。
首先,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再生水产业。其次,再生水回用要本着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再者,制定再生水利用的规划。价格直接影响到再生水的需求,由于技术和规模问题使得再生水成本偏高,一些规模偏小的再生水工程中水成本甚至超过了自来水的价格,导致企业选择使用自来水,不少再生水系统设备闲置和浪费,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更新再生水技术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适应再生水的制度体系,包括再生水标准、再生水监管、再生水工程投入等。最后,应大力扶持再生水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尽快开展污水再生全流程技术、经济高效污水回用技术等研究和推广工作。
完善的管网是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有大量资金进行管网建设。在多数城市不具备完善管网的情况下,就地回用是提高再生水回用率的有效办法。比如在居民小区内收集雨水绿化、企业内部中水循环利用等。(来源:《水工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