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的神像”为何难倒

2013-04-29 01:15李卫东
当代党员 2013年7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干部

李卫东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官僚主义是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我们党历来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官僚主义这一顽疾,在一些地方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党的十八大把整治官僚主义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提出“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整治官僚主义,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央要求在活动中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当前,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官大脾气长。一些领导干部唯我独尊、盲目自大,听不得不同意见;专横跋扈、盛气凌人,习惯于发号施令,一旦不灵,就强迫命令。比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断发生的因暴力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干部强行阻止群众上访、限制人身自由的恶劣事件等,都属于此类情形。

推诿塞责、办事效率低下,服务对象错位。少数领导干部不深入基层、不了解下情,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正当需求推诿扯皮,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采用“踢皮球”的方法敷衍群众,用“缓兵之计”对群众“软打整”。

消极应付、胡乱决策,不作为乱作为。少数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呼声,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消極应付;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研究、不集体讨论,凭主观臆想或心血来潮办事,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侵害群众利益。对上门办事的群众,个别领导干部端起架子,百般刁难,不是把自己当公仆,而是把自己当“官老爷”,等着群众来求拜,甚至在一些关键环节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

在基层工作中,我深深感到,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满意的,不满意的正是部分干部身上的这些官僚主义毛病。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破坏党的执政基础,危害党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苏联共产党的垮台便是前车之鉴。自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联共产党便逐渐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苏共的党员干部从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变成了谋取私利和压迫人民的官僚。最终,苏联共产党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失去了执政地位,教训极其惨重。

为何这些年来官僚主义作风在有的地方越来越严重?在我看来,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思想教育被削弱,价值取向多元化。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绝不是因为群众疏远了干部,而是干部疏远了群众。这些年来,受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加之在我国漫长历史中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只图虚名,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只对上负责或只对自己、亲属、小团体负责,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不对群众的利益负责。同时,新时期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对干部思想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不够深入,在强调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相对弱化,而口头化、文件化的教育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教育的效能,导致一些干部放松了思想要求。

权力制约缺实效,监督管理难逗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用权能造福群众,如果制约和监督不力,则容易令掌权者迷失本性、滥用权力,滋生官僚作风。从实践来看,各地在监督制约权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既有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也有权力监督主体缺失、监督力量分散、监督制度难逗硬的问题。在监督主体上,人民群众的监督地位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凸显,使群众监督无法到位。在监督力量分配上,各监督部门缺乏科学的配合与协调,整体效能发挥不够好。在监督制度建设上,也存在一些监督制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不够、流于形式等问题。特别是对于群众高度关注的用人权、财务权和决策权,往往处于上级难于监督、同级不愿监督、群众无法监督的状态。这种情况给少数执掌权力者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助长了投机心理、虚妄浮躁,使官僚主义得不到及时纠正。

问责惩戒不到位,负激励运用不够。负激励即通过适当的制裁方式,对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作风进行抑制。在实际工作中,负激励作用发挥较差。一方面,对于干部的官僚主义行为和作风,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进行揭露和批判,但规劝多于惩戒,少有运用法律、组织、经济等措施予以严惩,力度不足以抑制其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依然突出,干部年龄不到下不来、不犯大错下不来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造成一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动嘴的多、动手的少,指挥的多、落实的少。还有一些干部认为,只要不触及“底线”就问题不大,小牟私利,法不责众。于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导向上出现了偏差,不认真坚持党的干部标准,难免提拔重用了一些素质低下、投机取巧的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僚主义的蔓延。

官僚主义虽然只体现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必须防微杜渐肃治,持之以恒革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大力加强干部党性锻炼,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建立相应更加规范的长效机制,使其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让群众评议干部,大胆使用群众公认、作风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要强化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把官僚主义曝光于阳光之下。

(作者系中共黔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干部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