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2013-04-29 00:44孙林宁启文何红卫冯克
当代党员 2013年7期
关键词:民情工作组农家

孙林 宁启文 何红卫 冯克

2010年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履新后第一次调研,地点选在大别山革命老区。

时值隆冬大雪,李鸿忠走进红安县何家湾村刘海华家里,眼前的情景让他心绪难平——刘海华和妻子都有残疾,他家破旧的房屋四壁透风,76岁的老母亲只有蜷缩在单薄的被窝里。

此后,李鸿忠反复在想一个问题:全省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我们的干部知道吗?

湖北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可在改革发展中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占多数的农村,农村留守人群、公共服务等问题相对突出,迫切需要上级组织关心、支持和帮助。

坚持选派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等,这些都是湖北近年来在加强农村群众工作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因范围有限、深度广度不够,特别是缺乏机制支撑,长效难期。

“如果我们远离农民,脚不沾泥,就不可能对农民有感情。真感情一定要创造接触的物理空间,这是任何学习参观活动都替代不了的。”此时,“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雏形在李鸿忠脑中渐渐清晰。

2011年2月28日,湖北省召开省、市、县三级电视电话会,全面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省市县三级11万名干部、1.6万个工作组,遍访全省26018个村、1062万农户,要实现每个行政村、1000多万农户全覆盖。

访万家:问民情,知民意

“只有下基层,才能贴近农民朋友的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2011年3月5日《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3月4日,湖北省孝感市“三万”活动启动的当天,黄关春就直奔最偏远的大悟县三里城镇寺庙村走访困难户。

访民情问民意是“三万”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要求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活动还要求“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横山村地处清江边,资源丰富却资金短缺,乡亲们守着金山富水过着苦日子。宜昌市委宣传部驻该村的“三万”工作队与村委会一班人共谋发展路径,招商引资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个月时间里,鄂州市共帮助制订完善村级发展规划320个,帮助280个村理顺产业結构,引导农民依法流转土地8100亩,兴办家庭农场160个,发展专业合作社37个,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万”活动不是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不是走过场,建章立制贯穿活动全过程。所有队员都有《民情日记》,督查专班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实行整改责任制,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工作队当起了“钦差大臣”,发现违反政策的督促整改,发现违法违纪的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仙桃市按照“自查自纠不遮丑、规范整改不护短、问责查处不手软”的原则,集中开展检查,强化督办整改,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可以“立即办、马上改、化怨气”的问题。

干部走进群众家门,叩开了群众心扉,在群众心中激起巨大“暖流”。

省农业厅驻罗田县四口塘村工作组的技术员来到村民汪月芳家里,查看整修她家的沼气池。目送技术员离开,汪月芳深情地用右手摸摸心口,竖起大拇指,这是一名聋哑人用特殊的方式在表达她的谢意。

挖万塘:解民困,惠民生

在孝昌县卫店镇双钱村,村里最后一口待修的当家塘正处于清淤阶段。

一个农民身穿防水衣裤,手拿铁锹,站在塘底淤泥中,一边将身边的淤泥清开,一边指挥不远处的挖掘机开挖。

村主任胡金明说:“去年大旱,村里的水田只插了30%。今年修了塘堰,就是再旱也有水可灌了。”

这只是湖北第二轮“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一个镜头。从2011年12月开始,490万人次劳动力,47.2万台挖掘机,在广袤的荆楚平原上掀起了一轮兴修水利的热潮。

如果说2011年3月开始的第一轮“三万”活动摸清了省情民情,知晓了农民的所思所盼,那么,2011年年底启动的第二轮“三万”活动就是基于省情民情判断,对农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的及时回应。

湖北是水利大省,长期与水灾、水患、水害作斗争。在第一轮“三万”活动中发放的50万份调查问卷显示,农村塘堰淤积,是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全省约100万口小型塘堰由于多年没有整治,发挥灌溉作用的仅为20%。

“挖万塘、强基础、惠民生”成为新一轮“三万”活动主题。省市县11万多名干部,1.6万个工作组整装上阵,一年之内两度出发,深入全省所有行政村的20万个村民小组,一个小组挖一口当家塘。

下派到各村各户的工作组都把发动群众当作“挖万塘”活动的关键。工作组除了和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让“三万”活动家喻户晓之外,还通过信件、电话、QQ联系在外经商或打工的人员,让他们也为家乡“三农”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他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农民对挖塘的意见建议。例如,每组指定挖一口塘,挖哪个,不挖哪个,怎么挖,挖成什么样,都通过问计于基层群众,让老百姓来“拍板”。

经过宣传动员,湖北4000万农民真正行动起来。而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干部们发现,自己的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了。

在第一次“三万”活动调研时,很多工作组发现一些村干部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不愿为群众讲话办事,见到困难就绕道走,遇到矛盾就不想干;不让干部群众讲话,开会一言堂、办事一人定;不听干部群众讲话,一见上访就恼怒,一听扯皮就训斥;不会给干部群众讲话,不情愿开党员干部会,更害怕开群众会。

通过第二次“三万”活动的磨练,之前存在的“不愿讲、不让讲、不听讲、不会讲”的问题逐渐减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组织办事的能力见长。

团风县总路咀镇锥子河村村支书孙三保以前有三怕:一怕群众找他,二怕开群众会,三怕到上级开会发言。现在他很有信心地说:“我已经不再怕讲话,还喜欢做群众工作了。”

猜你喜欢
民情工作组农家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春回农家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32个工作组印迹 >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