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生本课堂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经过一学期的试验,发现我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三个可喜变化。
一.学生变主角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配角。而“生本课堂”带来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走上去成为教师,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或者讲解题目。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好奇地问、自主地议、随意地写,尽情扮好主人这一角色。由于转换了师生的角色,课堂有时甚至变成了剧堂。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类教读课文时,老师出示导学案: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中作者把济南和哪些地方对比?目的是什么?
2.课文依次描绘了冬天的哪些景物?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3.我是小小的导游,引导旅游团欣赏济南的冬天的美景。
4.我是语言欣赏家,请以“我认为___________ 句美,美在_________”的句式欣赏文章。
老师出示导学案后,就走进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之后学生摇身变成老师,走上讲台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特别是展示第三题时,课堂完全变成了旅游的现场。试想这时是学生讲课,老师旁听,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具有多么大的魅力啊:讲者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生怕有一丝一毫的纰漏,听者则更是被讲者的胆量、能力所折服,听得更加仔细,这样的学习氛围还愁学习成绩不提高吗?
二.学习变主动了
生本课堂,把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变为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教师点拨学生疑中生疑、学生再解疑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的问题;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己潜心钻研、深入领悟、深入心通,心安理得,将来运用,便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因此,古代教育家特别强调学习的“自求”。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宋代思想家张载也说过:“须是自求,已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都阐明了自求自得必致意趣横溢,成为永久不衰的学习动力,从而肯定了自求自得的有效性。注重自求自得,其实质便是使学生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进取,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机械接受为举一反三,从而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脱颖而出,插上创造的双翅,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第一次真好》这类课内自读课文时,老师不出示导学案,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在此基础上老师点拨后让学生疑中生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出的问题有: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2.试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3.《第一次真好》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4.我是小记者:采访他人的难忘的第一次经历。
小组走上讲台展示时,老师相机而行,进行点拨:如学生展示第二题时老师点拨让学生疑中生疑:试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简析它所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又如学生展示第三题时老师点拨学生疑中生疑:《第一次真好》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好处是什么?以达到探究写法的目的。
三.气氛变活跃了
生本课堂以“人人都做小老师,人人都是小老师”为行动口号。上课时,学生随时可以展示小组的劳动成果。对于重点、出错率高的题目,就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任何一个小组都可以带着自己的讲义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做法,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讲完,其他同学有不同做法,可直接登台讲解。这个时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抢着上台,教师要指导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问题彻底弄懂为止。如果学生讲得好,我们就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也不时传来同学们不由自主的此起彼伏的掌声,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探索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享受探索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学生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高涨,他们的信心倍增,曾经枯燥无味的课堂此时此刻仿佛变成了充满欢乐的游乐场,不得不让人赞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
吴征翠,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责任编校:李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