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教育发展改革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尤为突出,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尤甚。就广大农村中小学校而言,尤其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师风。
一、健全人格,是加强师德的可靠保证
人格,是一个人的个性、信心、意志、精神等等意识形态的总称。一个人民教师,如果置自己的人格信誉于不顾,做出违法违纪,违背职业道德的丑事,会使学生过早地领受到人性丑恶的一面,倘或跟着学习,则会毁了学生的一生。而一个人格健全的教师,时时处处应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谦虚、勤恳、坚毅、积极向上,不为一己之利所动,具有健康心理,学生则会感受到人性美好的一面。教师就能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在学生思想深处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注重自身社会形象
一位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在校园里要做到仪表端庄,语言文明等师德修养的要求而且在校外也要如此。农村中小学校的本地教师往往与学生都会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亲戚或家庭血缘关系,与学生在各种大小场合相处的机会甚多。然而一些教师未能严格要求自己,认为出了校门,“何必对自己那么苛刻?”有的在学生面前狂喝滥饮,大呼小叫,划拳打码;有的则不顾学生那诧异的目光,酣战于麻将桌上;还有个别教师非但不支持集体公益事业,反而从中作梗,百般刁难……如此种种,还有何威信可言?还有何教师形象可言?“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不仅应该要求自己在校园内做学生表率,为人师表,在校园外,也要要注重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时时处处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三、热爱学生
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发端于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包容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但是,教师的爱,不是溺爱与迁就,而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然而有的教师为了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本无可厚非,可他们却不讲原则,与学生一团和气,“哥们义气”重于教育,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而不敬”,甚至有瞧不起教师的思想,一扫教师威信。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括生活上的关心,但主要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怀;这种爱,不是对少数学生的偏爱,而是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同等的爱;这种爱,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是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各种技能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对教学职业高度负责的爱。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后进生,教师应善于克制自己,坚持以理服人,在批评中能使学生体会到严厉中蕴藏着善意与爱护,感受到关怀与期待。
四、更新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各农村中小学应认真落实转变观念的工作。目前,“家长用分评孩子,社会用分评教师,领导用分评实绩”的现象普遍存在。“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在用分数来衡量自己,用分数要求学生。于是大订资料,大做作业,大搞题海战术,大搞课余补课,死钻牛角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致使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基于此,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刻不容缓。
五、不断学习,不断上进
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不仅要着眼于思想品德、工作表现上,而且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勤于学习,或阅读业务书报,或收看电视教育节目,或听教学讲座,等等。精通专业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不断进行学习,一方面获得了许多知识,收益菲浅;另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影响教育了学生,他们必然会以教师为榜样,不断要求自己上进,从小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志向。
六、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今天的商海大潮,面對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面对个别的腐败现象,绝不能存在非分之想。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是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天职。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托起明天的太阳,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我们现在已进入21世纪,面对着历史的呼唤、社会的呐喊、人民的希望、孩子的期盼,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紧紧把握自身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忠诚于神圣天职,忠诚于党和人民,方能在现代化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