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涛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一个黑色寓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作为一个进入21世纪的现代人,如果对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的知识一无所知,缺乏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在适应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卫生课的教学任务,与其它学科无关。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卫生课的教学任务,相反其它学科中都应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知识的肉羹,也要给学生心灵的鸡汤。
一、历史教学中给学生一杯心灵鸡汤的原因
当前,已经迈入了21世纪,人类社会以上个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为标志,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本身就存在着经济技术的规范化和文化的反制度、反规范的矛盾,加上工业经济所遗留的问题,因而形成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贫穷问题以及精神危机问题等。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美国公民中,足足有四分之一的人,情绪严重地受到某种形式的打击”,“心理危机,在一个混乱和对未来捉摸不定的美国社会中到处蔓延。”同样,我国公民中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1994年我国学者黎修礼写的《精神病是21世纪之患》中提到,1980年到1984年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对我国12个地区抽样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中度、重度精神病人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十点九六,以此推算全国共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
在我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之时,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的摒弃了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用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时间不长,只不过短短十来年时间,但是党和国家各级干部对此都表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还强调“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贯彻落实“决定”精神,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教什么学科,都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历史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历史教学中也确实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一杯心灵的鸡汤。
二、历史教学中给学生一杯心灵鸡汤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怎样才算得上心理健康?要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确切的判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在临床医疗中,或是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一种所有人公认的判断标准。但其中有一种叫个性发展标准。这是从对个性发展的理想要求出发提出的判断标准,也是与学校的教育目标非常接近的一种判断标准。其中我国学者陈家麟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项: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成效;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历史这个学科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历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历史教学是非常生动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具有规律性这个特点。世界历史真实记下了不同氏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和各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同时,中国历史更具体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不断改造自然,创造财富,丰富生活的过程;中国历来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国人民反抗国内外压迫的过程;我国志士仁人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以惨重代价找到社会主义这一救国方案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发展中国过程。当今世界共产主义处于低潮时期,我国经济又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定距离,因而有一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怀疑,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十分向往,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了历史规律性这个特点,学生学了以后,毫不犹豫地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人类社会的确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未来社会一定走向共产主义。学生还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可见,这类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特殊优势,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方面历史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具有知识性这个特点。历史里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艺,可以说什么都有。现在的学生似乎都不太喜欢历史,认为都是些过去发生的事情,没有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历史知识性这个特点,并运用导入艺术、语言艺术、反馈艺术以及电教辅助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美国内战》一课,我建议学生看一看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讲《三国鼎立》一课,我给学生讲成语“三顾茅芦”、“七擒孟获”的由来。学生学了以后,可以丰富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视野。学生无论以后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是以继承过去作为工作基础的。教好历史可以使学生继承的基础更稳,将来做好工作就有更好的条件。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热爱学习,并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一定成效。
第三方面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纪录,充满了生动的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具有感染性这个特点。历史上的先进人物没有不受前人前事影响的,有许多甚至把历史人物作为终身学习榜样,如顾炎武崇拜文天祥,把自己名字也改为与文天祥弟子王炎午同音;林则徐崇敬岳飞,终生效法。至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觉悟和品格,更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中外历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反映了一定观点,许多观点至今还是正确的,即使不正确,则去其糟粕。这些生动的内容对青少年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接触到下岗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特别多。这类学生大多自暴自弃,不爱学习,不思进取,而且心理多多少少存在一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注意贯彻了历史感染性这个特点,比如讲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我特别讲了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处的恶劣生活环境,使学生明白逆境并不可怕,相反会成为他们成功的动力。学生学了以后,可以从人物身上学习到他们为了真理,为了事业,不畏艰辛,不畏困苦的品质;可以从故事中明白一定做人的道理。因而使学生心理素质更好一些,使其长期保持情绪乐观稳定,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使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轻易放弃,都有能做出正常的行为方式。
三、历史教学中给学生一杯心灵鸡汤的原则
历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贯彻的心理卫生原则包括积极情绪原则、合理负担原则、民主自治原则。
(一)积极情绪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安全、归属、求知、审美、自尊和受到尊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饱满热情、专注的神情,同时还要让他们经常感受到各种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如趣味感、愉悦感、轻松感、兴奋感,特别是成功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重要的条件。为了贯彻积极情绪原则,我在历史教学中考滤到有些知识内容学生从电影、电视或课外阅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我就鼓励学生上讲台,每人一段,学生兴致很高。比如讲《三国鼎立》一课时,几个重大战役都是学生绘声绘色讲出来的。在小结时,我鼓励了他们的参与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的积极情绪沿着正确轨道不断提高。
(二)合理负担原则
学习负担的合理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番五次要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上负担过重始终是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些老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惩罚的方法加以矫正,错一个字罚写50遍、100遍,课文背不下来罚抄5遍、10遍;有些老师大搞题海战术,家庭作业堵集如山。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常常要开夜车到后半夜,有时实在完不成,家长只好一起上阵。在这样的“教育”情况下,孩子自然产生了强烈厌学情绪。为了贯彻合理负担原则,我在历史教学中增加教学管理中科技含量,使所有学生能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得到最大效益。我的教学口号是“向40分钟要效率”,一节课40分钟,5分钟复习上节课知识,30分钟讲解新课,5分钟让学生完成同步作业。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三)民主自治原则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常常同课堂上的心理气氛有密切关联。能否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理想的心理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方式和师生关系的状况。为了贯彻民主自治原则,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也尊敬教师,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这就要求把教师身上的闪光点——献身精神,拼搏精神和求实精神传达给学生;把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竟争精神反给教师。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又是和谐的,愉快的;课内既有大量信息交流,又有充分情感交流,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在这新的世纪里,愿我们的教育之树越长越茂盛,愿我们的教育之花越开越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