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新 冯国祝 黄丽丽 李国杏
【摘 要】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探讨一种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随机抽样147例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使用妈咪爱配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以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1.6±24.1)umoi/L明显高于对照组(41.3±19.8)umoi/L。结论:妈咪爱用于治疗母乳性黄疸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减少治疗时间。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妈咪爱
随着母乳喂养率和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已成为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严重的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我们应积极干预,预防脑病的发生。我院在常规使用光疗等常规退黄的同时加用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提供)口服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母乳性黄疸147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对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将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70例,都为足月顺产,出生正常,均为母乳喂养,皮肤黄疸时间为3—6天,除黄疸外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溶血症状,无肝功能异常,入院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治疗组男41例,女36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治疗前胆红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治疗组均无差异,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例均予停母乳5天、蓝光照射及肝酶诱导剂,补碱,胆红素上升快者于白蛋白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予妈咪爱0.5g 3次/日,温水冲服。
2 结果:妈咪爱能明显缩短母乳性黄疸的病程,减少住院天数。见表1、表2
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有显著差异(t=4.12,P<0.01).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是美国Ariasyn1960年首先报道的,临床主要特征为母乳喂养不久即出现黄疸,随着母乳喂养的大力推广,母乳性黄疸的发生逐年增加趋势,故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
虽然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不明,但目前认为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3】。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的原因是:(1),在肝内形成的胆红素无论是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或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均不稳定,随胆汁排出后,在十二指肠或空肠PH值偏碱情况下,通过非酶性的分解过程;或经肠内较高浓度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作用,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粘膜回收,到肝脏进入循环。(2)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结合胆红素80-100mg/L;如胎粪排出延迟,也可加重胆红素的回吸收,使肠肝循环的负荷增加。(3)初生新生儿肠道内无菌或肠道内菌群量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或经肾脏排出,也增加胆红素的回收。
妈咪爱属口服微生态制剂,含有活性粪连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约1.5亿个,口服后在19min内迅速在肠内定居并繁殖,对热、湿、PH值的抵抗力强,并活着定居繁殖而发挥作用。该活性菌能通过产生乳酸杆菌和醋酸,改变肠道PH值,从而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肠肝循环。另外,粪球菌能迅速生长制造厌氧环境,促使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的生长,尽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4】,另外活性菌能调节和改善肠道内菌群平衡,维持肠道正常功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增加胆红素排出。
本组实验加强妈咪爱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黄疸消退明显,显示微生态制剂对母乳性黄疸有治疗作用,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综上所述,妈咪爱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减少胆红素代谢肠肝循环,加速胆红素分解排泄,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7-279.
[2] Hemello.Breast-milk.jaundice.J pediatr,1982,99:311-312.
[3] 岳玉国、李云珠、俞善昌;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与干预措施。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115-116.
[4]王素清。母乳性黄疸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