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丁与艾司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对照研究

2013-04-29 15:50:56薛亚兰张卫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薛亚兰 张卫东

【摘 要】目的:比较帕罗西丁与艾司唑仑的抗焦虑效果和副作用。 方法: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用HAMA评定症状变化,用TESS评定副作用,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78.13%、93.75%,对照组分别为73.33%、90.0%,两组总有效率接近。治疗组副反应恶心,头晕等较多见。结论: 帕罗西丁治疗广泛性焦虑效果较好,副反应较轻微。

【关键词】帕罗西丁;艾司唑仑;广泛性焦虑

帕罗西丁(商品名:赛乐特,天津格蓝素史克制药,规格:20毫克每片)是一种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郁剂;帕罗西丁能够抑制突触前5—羟色胺能神经末梢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帕罗西丁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郁剂(SSRI)中对肾上腺素能(NE)的抑制作用最强;长期使用帕罗西丁后,神经末梢的5—羟色胺自身受体下调。从而可以抗焦虑和改善睡眠[1]。为进一步验证帕罗西丁的抗焦虑作用,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开展帕罗西丁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开放性临床研究并与艾司唑仑对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入组病例均系我院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门诊的患者,必须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2]>14分。排除各类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妊娠或哺乳期及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治疗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8~61岁,平均(36.57±14.53)岁,病程1~17个月,平均病程(7.35 ~5.21)月;HAMA总分(26.08± 4.33)分,精神性焦虑(14.25± 3.11)分 ,躯体性焦虑(11.83± 2.18)分。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9~62岁,平均(36.44 ±15.57)分, 精神性焦虑(14.04± 3.13)分, 躯体性焦虑11.84± 3.18)分。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HAMA总分,HAMA因子分经t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 分组:入组患者按门诊号奇、偶数随机入组,奇数为治疗组,用帕罗西丁治疗;偶数为对照组,用艾司唑仑治疗。 (2) 药物剂量及用法:帕罗西丁从10mg/日开始,2周内加至有效治疗剂量20mg/日,顿服。艾司唑仑从1mg/日开始,2周内加至有效治疗剂量2—4mg/日, 分2—3次口服。根据患者对药物反应情况调节加药速度,治疗时间6周,在研究观察期间禁用任何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及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

1.3 评定工具 治疗结束时采用国内现行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4级标准评定药物总体疗效,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情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各评定1次;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作用,治疗后1、2、4、6周各评定1次。

1.4 辅助检查 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血常规、心脑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

1.5 统计分析 治疗结束后,对所获资料用SPSS8.0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20例,显著好转5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6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疗组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78.13%、93.75%;对照组则为73.33% ,90.0%。两组相比,显效率及好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2.2 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HAMA总分及因子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疗后1周HAMA总分虽有下降,但未见显著差异,疗后2、4、6周末HAMA总分明显下降,与前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精神性焦虑因子分第1周末评分均值虽有下降但未见显著差异,第2、4、6周末评分均值与前次相比下降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帕罗西丁第1周末评分与疗前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第2、4、6周末评分均值与前次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艾司唑仑第1、2周末、第6周末评分均值变化不明显,见表1。

2.3 副作用 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 帕罗西丁组:恶心3例(9.38%),头晕5例(15.63%),所有病人完成全部治疗过程;艾司唑仑组:乏力3例(10.0%),头昏4例(13.33%),震颤2例(6.67%),嗜睡8例(26.66%),实验室检查心脑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两组治疗后检查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焦虑药物仍主要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但其用药后容易产生的药物依赖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重视,找到一些不成瘾、有效、安全的抗焦虑药物,变得十分迫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司唑仑显效率为73.33%,好转率91.11%[3](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帕罗西丁组显效率79.17%、好转率93.75%,两组总有效率接近,经统计学检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这证明,帕罗西丁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与国外有关报道相符[4]。我们的研究还显示,帕罗西丁起效较快,用药1周HAMA总分及因子分就显著降低,治疗后2、4、6周末HAMA量表评分均值明显下降,并且与前次量表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说明帕罗西丁是迅速起效的抗焦虑药物,其效果不亚于艾司唑仑,且对一些伴有情绪低落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好。帕罗西丁副作用的观察结果基本与文献报道相同[4],以恶心,头晕等多见,在用药初期比较明显,在两周内随时间推移副作用逐步减轻或消失,并且心脑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治疗后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表明帕罗西丁是一种较安全的抗焦虑药物,通过我们的研究观察,我们认为帕罗西丁是一个较好的可以备选的一线抗焦虑药物。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00~303

[2] 张明园. 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137,198~202

[3] Aden Gc ,Thein SG Jr . Alprazolam compared to diazepam and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1980,41(7):245~248

[4] David J. Natt,M. D.,Phd. Care of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anxiety symptoms, 199,60:[suppl17]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