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新营
一
1926年5月,年仅13岁的习仲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自1932年3月起,他领导发动了“两当兵变”,兵变失败后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习仲勋任政府主席。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组织。习仲勋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连接成一片,形成了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巩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将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甘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幸的是,此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也影响到陕北。1935年9月下旬开始,发生了严重的“肃反”事件,刘志丹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被捕,200多人被错杀,习仲勋也被关押。10月,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到达陕甘边地区吴起镇,及时制止了错误的“肃反”,释放了刘志丹、习仲勋等100多位被关押的同志,在关键时刻挽救了西北的党组织和西北革命。习仲勋获释后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不久,习仲勋被上级党组织派到关中苏区去担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6月,习仲勋改任甘肃陇东一个最贫困、常吃苦水的地方环县任县委书记。曾作为陕甘边苏维埃主席的习仲勋此时只被安排在一个条件很差的县——环县当县委书记,显然跟西北“肃反”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由于当时形势和条件的限制,陕北“肃反”主持人的错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习仲勋的工作安排遭遇了不公。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晚年在回忆录《回忆与研究》中曾记述了这一历史真相。
面对工作安排的不公,习仲勋没有计较职务的高低,而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开展工作。他在环县工作仅两个多月,便迅速打开了局面。期间,他深入乡村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罪行,发动农民组织起来,废除保甲制度。经习仲勋介绍和发展,环县建立了6个区党委、39个乡党支部。从此,环县有了第一批农民党员。他还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积极倡导广大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
1936年8月中旬,习仲勋去陕甘省委汇报工作并参加会议。他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为宣传革命主张、开展土地革命、准备物资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他亲自到各个区、乡组织筹划,安排县、区干部到广大群众家中,动员、组织他们为部队筹集粮草。9月,习仲勋接到陕甘省委的调离通知。习仲勋此次工作变动的重要原因,是中央认为对这批受错误“肃反”迫害的干部存在使用不公的问题。此外,这次调动也和习仲勋不计较职位高低、依旧认真工作密不可分。随即习仲勋调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
二
抗战胜利后,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包括书记高岗在内的辖区党政军机关及各分区万余名干部调赴全国其他解放区,其中一半人被派往东北建立根据地。
由于全国各根据地都急需干部,当时,中央对习仲勋的工作曾有过两种考虑:一是考虑让他同高岗一起去东北工作,以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二是随陈毅一起到华东根据地工作。最后中央还是决定把领导西北局工作的重任交给这位七届中央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1945年10月,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习仲勋受命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任西北局书记。
习仲勋担任西北局书记也是毛泽东对他的赏识和信任。早在1944年底,王震率部南下时,毛泽东就曾找时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谈话,想让他与王震一起率部挺进华南敌后。可几天后,毛泽东又改变了主意,觉得习仲勋还是应该留在陕甘宁边区。习仲勋对主持西北局工作确实感到诚惶诚恐,他恳切地对毛泽东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没有在领导机关工作过,怕难以胜任。毛泽东热情地鼓励说:“正是因为你长期在下面没有在上面,所以才调你到上面来工作。把你调动一下,放在新的岗位上,你就得动脑筋了,就得调查研究,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毛泽东的话给了习仲勋巨大的鼓舞,鞭策着他努力做好工作。
习仲勋从地委书记岗位经过两个月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过渡就直接主持一个中央局的工作,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和考验。毛泽东十分关心习仲勋的工作,既放手让他工作,又注意具体指导。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中原解放军在李先念、王震等率领下,于6月底胜利突破国民党30万军队的包围。王震率领一支队伍向陕甘宁边区转移。这期间,毛泽东每隔几天就会给习仲勋来一封信,一个多月的时间共写了7封。毛泽东在信中的指示十分具体,既谈到要派熟悉情况的得力干部去策应王震,又要求注意收集沿途敌人驻防和分布情形,还指示习仲勋如何配合突围出来的中原解放军开创新游击根据地,甚至连部队到达后要开群众欢迎会都想到了。毛泽东对革命高度负责、对下级关怀备至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对习仲勋教育很大。
1947年12月,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习仲勋赶到杨家沟的当天晚上,毛泽东把他找到自己住处,让他汇报了边区战争、生产和群众情绪等情况,询问他对土改政策和形势发展的看法,最后勉励他要认真学习理论。毛泽东说:“你们长期做实际工作,没时间学习。这不要紧,没时间可以挤。我们现在钻山沟,将来要管城市。你一年读这么薄薄的一本,两年不就两本了嘛!三年不就三本了嘛!这样,十几年就可以读十几本,不就可以逐步精通马列主义了吗?!”又说:“一个人的经验是狭隘的,它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要使经验上升到理论,就得学习。只凭老经验办事,不能适应新形势。”毛泽东的亲切教诲,使习仲勋倍感温暖,也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习仲勋担任西北局书记后,十分重视缩短从担负局部领导到指导全局工作之间的距离,以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他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西北实际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兼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副政委等职,和彭德怀一起转战西北战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等军队政治工作;在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期间,他和贺龙一起大力组织后方支前,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一起,为建设边区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边区土改中,他提出的根据老区、半老区、新区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制定政策和纠正“左”倾偏向的意见,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
三
为了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1952年7月以后,中央决定将全国各中央局的一些主要负责人调进北京。于是,邓小平、高岗、饶漱石、邓子恢和习仲勋等各中央局负责人陆续从各大区来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时任西北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协助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郭沫若,领导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教育部(部长马叙伦)、高教部(部长杨秀峰)、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章)等机构的工作。这对当时只有39岁的习仲勋来说,肩负的担子无疑是很重的。
习仲勋来北京前,针对自己的工作安排,诚心诚意地向毛泽东反映,按照他的经历和水平,恐怕难以担当起全国文教宣传的领导工作。毛泽东鼓励他说:“蛇,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印度人耍蛇,得心应手,关键在于真正谦虚地摸到事物的客观规律,任何工作都可以做好!”同年深秋的一天傍晚,胡乔木等人在中南海划船,看见毛泽东在岸边憩息,他们将船划拢岸边,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说:“乔木,中央给你们中央宣传部派了位新部长,他是习仲勋同志。”又说:“仲勋是位很好的同志,延安时期他就是一位模范地委书记。”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习仲勋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有力地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1953年9月后,习仲勋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他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受到周恩来的高度称赞。毛泽东对习仲勋也很关心,尤其是高岗、饶漱石事件后,他把习作为西北根据地的代表人物来看待。1958年夏季的一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休息时,专门让秘书高智打电话约习仲勋来到游泳池边,鼓励习仲勋要更好地工作。毛泽东一见面就用慰勉的口气发问:“仲勋,怎么样?还有包袱吗?”(指高饶反党联盟案件的审查中确定与习仲勋毫无关系)习仲勋答:“我早已没有包袱了!” 毛泽东又说:“那就好好工作吧!”随后两人在游泳池边又热情交谈了一阵。
1959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央在上海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习仲勋参加了会议。3月31日 ,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给习仲勋送来了《关于国家机构和人事配备方案(草案)》。在新提名的国务院副总理名单中列有“习仲勋”的名字。他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昨晚收到《关于国家机构和人事配备方案(草案)》,看到新提副总理名单中有我的名字,反复考虑,心情颇为不安。回忆几年来在国务院秘书长任职期内工作没有做得很好,主要还在于自己有毛病,并不因职务关系而妨碍工作,因而内心十分歉疚。我仍乐意在下届国务院谨守原来的工作岗位,多做些工作,做得更好些。这样,于工作无损,对自己可能更有好处。特恳请中央考虑,在新提的副总理名单中把我除名,另提别的同志为新增的副总理。
毛泽东和邓小平接到信后,他们及其他中央领导都充分肯定了习仲勋的工作,没有同意习仲勋的意见。4月初,党的八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提交的《关于国家机构和人事配备方案》。在4月中旬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仲勋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这一职务也使46岁的习仲勋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四
1962年 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会前后,康生等人提出了小说《刘志丹》有严重政治问题,攻击这部小说是在为高岗翻案,以此陷害关心这部小说创作的习仲勋等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在遭到诬陷后蒙冤长达16年之久。
面对种种批判和责难,13岁就投身革命、心中一直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习仲勋违心地承担了责任。在隔离审查期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照下,他单独居住在中央党校附近的一个叫西宫所的院落里。期间,他认真阅读马列以及毛泽东著作,并利用空余时间在后院空地种上玉米、蓖麻和蔬菜等。此时,他也做好回农村做个农民的准备。他曾对夫人齐心说:“做农民虽然辛苦,但是心里踏实。”为此,他上书毛泽东要求到农村去。毛泽东让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回复他说,农村太艰苦,还是到工厂去吧。
康生领导的习仲勋专案组在搜罗了不少材料后,上报中央并且提出了“处理”习仲勋等人的建议。但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不同意康生的“重处理”意见。他们坚持对习仲勋要按党内矛盾处理,不仅要保留党籍,还要按照党的领导干部安排工作。最后,中央做出的处理决定是:撤销习仲勋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下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当副厂长。1965年12月,习仲勋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上任。他在矿山机器厂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积极投入到了厂里的各项工作中,并同许多工人师傅结下深厚的友情。习仲勋在《我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一年》的回忆文章中曾写道:“通过与工人的共同劳动和交往,更使我亲身感受到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他们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文革”开始后,康生伙同林彪、江青等人对习仲勋的迫害也进一步升级。习仲勋本人被关押、监护长达8年;他虽被关在一间仅有六七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却始终没有颓废,还坚持每天两次转圈散步。转圈开始从1数到10000,然后再倒着走,从10000数到1。他后来回忆说: “我为了要为党和人民再做工作,就要走,就要退,锻炼毅力,也锻炼身体,我对共产党是有充分信心的,我认为党中央对我总会有个正确结论的。”
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召开之后,习仲勋给党中央写信,请求中央审查他的问题,并表示听从中央的安排,为党做些工作。1978年初春,习仲勋被中央特邀回京。叶剑英代表中央亲切会见了习仲勋。当他看到16年未谋面的习仲勋时,不禁愣住了:仲勋同志,你备受磨难,身体竟还这么好?!他紧紧握着习仲勋的手,鼓励他要向前看,以后多为党做工作。叶剑英的这些话语使习仲勋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叶剑英、邓小平与华国锋等人交换意见后,鉴于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还兼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等职。他在北京的工作繁忙,实在无暇兼顾广东的工作,中央便决定派习仲勋主持广东日常工作。习仲勋听到自己被分配到广东“把守南大门”的消息,深感责任重大。尽管在广东的职务与他当年曾经担任过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主要领导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相差甚远,但在饱经沧桑、与世隔绝16年之后,能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再作贡献,他又何求地位的高低!
1978年4月,65岁的习仲勋南下羊城,就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1月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他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