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改革:挑战、变化与结果

2013-04-29 00:44钟秉枢董进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体育

钟秉枢 董进霞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有51万所学校,培育着2.6亿学生。一直以来,体育被设置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程。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却在过去20年不断下滑,导致人们质疑中国学校体育并呼吁学校体育改革。中国学校体育到底怎么样?中国学校体育呈现出哪些特点?中国体育教学领域发生着哪些变化?中国学校体育未来怎样?

历史回顾

中国现代体育教学是在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之后崛起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学校,体育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这样的设置一直影响着中国体育教育的发展。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体操等作为学校课程每周开设2节~3节课。1922年~1923年间,体操课更名为体育课,田径、球类取代军操。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学生体质,学校教育中要求学生在每周两次体育课的基础上,还要每天花1小时~1.5小时参与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体育教育也随改革开放的开始发生变化。1979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发《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快乐体育”“全面发展”导入。随后,一个接一个的体育教学相关大纲推出,如1987年《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2000年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等,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运动技能、技巧等构成“结构考核”,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武术、健美操、体育游戏等娱乐项目逐步增加,跑、跳、投等枯燥项目逐步减少。2001年,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学生体育及健康教育更加得到重视。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发出,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表,学生体质和体育教育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青少年体质现状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国学校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文化学习受到极度重视,体育教育被忽视,学生体质下降。为改变这种局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得到强调,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始在全国学校试行,学生体质研究或测试中心在不少学校建立,健康课程、体质测试被介绍到了大中小学,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并未停止。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相比2005年监测数据,我国19岁~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13岁~18岁中学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的平均水平下降9.6秒和12.6秒,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国民体质排名中,荷兰、丹麦和德国排在前三;韩国排在第24位,亚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亚洲第二;中国排在第32位,亚洲第三。

学生体质的下降伴随的是人格的不健全和不完善。2011年3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调研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80%以上的大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降低自信水平的重要原因。2005年7月11日《京华时报》报导,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校体育教育实践

在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及其各省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管着大中小学体育教育,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从体育行业的角度协助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中国各级政府还出台了不少涉及学校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2011年,中国出台的涉及学校体育的主要政策法规文件共有77份。其中涉及“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12份;“体育课”方面文件16份;“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文件13份;“体育设置”方面文件14份;“体育安全”方面文件5份等。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入门,教育部也设置了严格的规定,如果想当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有大学本科学历,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有大专文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有中专文凭,大学体育教师则需要有研究生学历。

在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参加运动会等,不同年级的体育课程设置如下表:

不同年级的体育课程设置

学校 时间 形式 项目

小学 一周4次

每次40分钟 男女混合 武术、体操、田径、球类等

初中 一周3次

每次40分钟 男女混合 武术、体操、田径、球类等

高中 一周2次

每次45分钟 性别编班

大学 一周1次

总计90分钟 多数性别编班

少数男女混合 游泳、田径、健美操、武术等

然而,或许恰恰由于这样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1 年9 月,中国体育健康课程的新大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行修订版)》开始在全国实施,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出台,新的大纲和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与方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融合,以技能传授为中心的体育课目标变成了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保健、提高素质、增进健康的课程目标。

但是,学校体育教育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这样的重任是艰难的。文化课程学习负担过重和学生睡眠的普遍不足成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课程与全面健身计划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确定用15年时间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得国民体质测试在全国范围展开,学生体质测试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2001 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行修订版)》和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实践,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同心结”项目的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体育课的内容越来越多地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相一致,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各种各样的舞蹈、健美操、柔软体操、武术、新兴运动项目、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都成了体育课的一部分,必修与选修、大课间体育活动、社区体育资源利用等多样化学校体育教育适应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体育教学的内容在丰富,体育设施设备在提升,体育课的乐趣在增加,“快乐”开始取代“强制”,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所改善,学校体育教育扩展到了学校之外,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体育的重视,2007年开始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所占权重也逐渐增加。体育是否纳入高考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当体育也成为中考或高考一部分的时候,应试局面的出现和体育本应给人的体质健康与人格健全之间的矛盾也会必然出现。

展望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可回避地将关注如下问题:未来几十年中,学校体育教育能成为教育主流吗?政府政策还会继续强调健康和体质吗?未来的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会是什么样?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但有几点趋势应该看到。

第一,健康和体质促进仍将是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体质测试结果将成为评价学校工作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第二,网络、视频游戏、手机等现代技术将会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影响,体育课的教师还有行政官员都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防止孩子成为肥胖症患者,同时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三,学校体育教育开展与国家独生子女政策走向密切相关,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将限制任何可能引起学生身体伤害或有危险的运动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堂。第四,空气质量的恶化也会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影响,户外的体育活动不得不考虑空气质量对学生健康的影响。第五,中国政府的支持、健康导向的国家政策、公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必将改变目前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创造中国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本文系钟秉枢在2013年第十七届“国际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钟秉枢系首都体育学院校长; 董进霞: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李艺英]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