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这就为工会进一步从源头上协调好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职工队伍与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会在发挥好四项基本职能的同时,要认识到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顺应时代要求,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工会管理;工会职能;社会管理创新
目前,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对如何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工作方式方法还不够到位。本文借鉴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经验,提出发展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使工会充分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中国工会组织的性质及职能
1.中国工会组织的性质
《工会法》第二条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第四条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幵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法律的规定和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其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政治性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工会性质的集中体现。
2.法律赋予中国工会组织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了工会四项社会职能。[1]一是参与职能。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是工会代表职工权益,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渠道、途径和形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工会应主动参与立法,就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加大群众性监督的力度,从源头上依法维护职工的权益。
二是维护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这对矛盾中,由于劳动关系主体存在隶属性,劳动者隶属于用人承位,很明显劳动者都是弱者,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劳动者只有依法组建工会,加入工会,通过工会组织为自身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抗争,才能取得平衡。
三是建设职能。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同工会组织代表、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的最终实现又是相辅相成的。
四是教育职能。新时期,社会发展迅速,广大职工群众作为独立、自主、自由的劳动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地位并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中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利益的全面调整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触及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凸显,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可见,市场经济并不必然推动经济发展,好的市场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是构建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一个三方互动、制约的协调机制,也就是政府、雇主(或资方)和工会三方相互协调制衡,在国家层面建立和发展雇主、工会和政府三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企业层面建立工会和雇主之间的伙伴关系,保证国家、资方、劳动者三者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社会控制转向社会服务的管理理念逐步树立,各种社会组织,包括公民个人之间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变得相对松散起来,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和控制转向在法治环境下的协调和服务。
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的这种变革,一方面充分释放了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发展积极性,有利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进程,另一方面却直接导致了政府权威性的下降,以及政府控制社会整合能力的下降。这就需要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协调的桥梁,建立起双方平等对话的平台和平等协商的机制,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工会作为大多数群体利益的代表,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较为成熟的工作方式。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就需要工会这样较成熟的社会组织来强化“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一作用,在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建立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利于进一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改革的初步深化,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明晰,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渐成了“零和格局”。而在资本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国家的政策选择是先满足国家利益,再满足企业利益,最后考虑的才是劳动者利益;就是同为劳动者,也因其职业、身份、地位等的不同,逐步形成、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各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收入、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差别很大;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这导致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出现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锋,有的甚至很难调和。
利益格局失衡不仅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因为必须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利益格局。更公平地调整和分配各种社会利益,更妥善地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是政府社会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核心问题。劳动关系足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矛盾也是社会利益矛盾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三、中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以协调劳动关系和服务职工为切入点,将协调劳动关系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相结合,服务职工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发挥工会组织的自身优势,在继承传统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基础上,来不断开辟新途径、扩大新载体、建立新机制。
1.创新理念,构建科学的工会体系
各级政府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深刻认识到工会等群众性社会团体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注重工会在社会管理中协同功能的充分发挥,[2]利用工会的牢固的群众基础优势,(下转第293页)
(上接第291页)在加强与工会的协作、配合的同时,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把更多的职能下放给工会,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快社会服务的发展,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参与社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化工会工作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会源头参与体制。在社会管理体制中,政府与工会的关系式主导与协同、全局与局部、宏观管理与具体参与的管理,互相之间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政府与工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使用和管理力度,拓宽工会机关干部进、出口渠道,解决工会干部年龄老化问题。二是要将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管理大格局。工会要善于借势、借力,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形成“党政主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工会工作大格局,让政府在制定涉及职工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职业教育培训、职工住房、子女就学等规范性文件时,提前向工会发出征求意见函,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参与涉及上述方面的工作。
2.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的工会工作平台
要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在企业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职工民主管理。通过推行集体合同、民主管理等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特别是依法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在加强企业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上,探索幵展工资协商网格化管理,实现企业工资协商的全覆盖目标,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共同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特别在参与社会管理中,要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警监测、信息通报、应急处理等制度,对敏感行业和困难企业切实做好重点监测和综合分析。不断把握工会维权的国情和时代特点,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社会帮扶网络机制。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扩充服务功能,健全帮扶网络,在现有的市及旗县区职工帮扶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形成覆盖所有单位和职工的乡镇、社区帮扶工作站,企业帮扶点的四级帮扶网络体系。特别是在职工较为集中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积极探索建立工会帮扶站,并不断完善各级帮扶中心的设施建设,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困难救助、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就业服务、心理咨询等一体化帮扶机制建设,直接为区域内社会单位和职工群众提供各项帮扶服务,参与劳动执法检查和企业信誉评估等活动,突出救助、维权、培训、服务等综合型帮扶,使工会服务体系成为政府向企业和职工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成为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成为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的载体。
3.创新手段,打造科学的工会运作模式
创新帮扶工作运行手段,増强工作的实效性。工会应通过掌握大量翔实的困难职工情况,针对帮扶对象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地提出解困的具体实施方案。或物质救急,或技能培训,或提供服务,不断拓展帮扶工作内容,从根本上帮助职工实现解困,让更多得到救助的困难职工看到解困希望,让工会帮扶工作显得更加人性化,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工会网络化信息建设,增强工作的及时性。一是要通过工会系统内部联网,使基层工会组建信息和困难职工信息实现动态化管理,方便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工会与劳动部门就业信息联网,为下岗职业职工提供及时、快捷的就业信息;通过工会与民政部门救助信息联网,将所有需帮扶的困难职工全部纳入救助体系,实现全覆盖、不重复的目标。[3] 通过工会网络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建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但有助于工会自身工作的动态化管理,而且可以增强工会工作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建立完善工会宣传网站,通过工会网站积极宣传工会的职能、观念主张、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劳模风采、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发挥的作用以及开展其他工作,让职工群众尽可能的多了解工会的职责、职能和工作丌展情况,使工会在社会公众面前建立一个负责人的社会团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Z].2001.
[2]王兆国.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J].工会工作通讯,2006(14).
[3]张琼.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J].理论导刊,2011(7).
[4]丁如胜.关于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思考[J].北京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李守俊(1974——),贵阳市住投公司机关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