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梅
【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Herth希望量表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以50名正常人做对照,应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值与希望总体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增强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强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关键词】乳腺癌;社会支持;希望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西方国家有较多的研究者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质性和量性研究 [1]。癌症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会造成心理应激反应。希望是指尽管不知未来如何始终对生活持有坚定的信念,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增强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2]。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促进希望的一个主要因素[3]。为探讨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乳腺癌组:为2002年1月~12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住院的乳腺癌患者,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病理切片确诊,共5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5.12±16.11.职业:干部8例,工人10例,农民32例;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19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5例,平均病程1.53±1.21年。
1.1.2对照组:为与病例组性别、年龄、职业相匹配的正常人。平均年龄51.3±12.47岁,与病例组无显著差异(t=0.048,p>0.05).小学21例,初中17例,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5例与病例组无显著差异(x2=0.19,p>0.05)。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等。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等[4]编制的10条问题,计算出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作为社会支持水平的指标。
1.2.3 Herth希望量表:由美国学者Herth编制,1999年由中国医科大学的赵海平等翻译引入我国[5]。该量表从非常反对、反对、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1~4四级评分,共12项,分为3个方面,即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简称为T);采取积极的行动(简称为P);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简称为I)等[6]。Herth希望量表总分为12~48分,其中12~23分者定义为低水平;24~35分者定义为中等水平;36~48分者定义为高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信度Cronbachsα为0.85[5]。
1.3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自填问卷,由两名精神科医生在现场给予具体指导,要求受检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不得与他人讨论或受他人影响。
1.4 资料分析
将资料量化后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
由表1可知,50例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总均分为28.44±6.14,低于对照组(41.08±5.0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提示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
2.2 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50例乳腺癌患者Herth希望量表评分为19~46分,平均分为27.4±6.52。14例(28%)认为其希望水平为低等;27例(54%)认为其希望水平为中等水平;9例(18%)认为其希望水平为高等水平。
2.3 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希望的关系(表2)
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希望总体的相关性。表2列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希望总体均呈正相关。
3 讨论
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Caplan[7]将社会支持网描述为一种稳定持续的社会关系系统,该系统在维持个性的心理和躯体完整方面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总均分为28.44±6.14,低于对照组(41.08±5.0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提示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
Herth希望量表评分显示,50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分值为27.4±6.52。14例(28%)认为其希望水平为低等;27例(54%)认为其希望水平为中等水平;9例(18%)认为其希望水平为高等水平。提示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较低。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希望总体均呈正相关,即乳腺癌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
希望对于每一位癌症病人来说,是一种内在主宰生活的力量。希望是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促使病人克服困难,减轻痛苦,缓解应激状态,是癌症病人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8]。
在临床工作中,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问题,详细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并据情对其家庭、社会作必要的思想工作,取得社会支持,通过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来促进希望和健康水平。应指导病人积极寻找支持,如参加肿瘤病人恳谈会,宣泄不良情绪, 并积极参加各种抗癌活动。
参考文献:
[1] 吴航洲,李峥. 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9-391.
[2] Rustoeon T.Hope and quality of life,two central issues for cancer patients:a theoretical analysis.Cancer Nursing,1995,18(5):355~361
[3] Beckerman A.Hope,chronic illness and the elderly.J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1996,22(5):19~24
[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42
[5] 赵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6] Dufault K,Martocchio BC.Hope,its spheres and dimensions.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85,20(2):379~391
[7] Caplan G.Support systems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New York.Behavioral Publications,1974.
[8] Robert SL.Behavioral concept and the critical ill patient.2nd ed.Norwalk: Appleton-contory-croft, 1986.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