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一凯
【摘 要】目的:利用染料渗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模型,评价三种根充糊剂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前牙90颗,随机分为A、B、C三个实验组(每组3O颗牙齿),A、B、C组分别采用Luxacore-Dual糊剂、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n-HA)、氧化锌丁香油(ZOE)糊剂加牙胶尖侧压充填根管。根管充填后的各组实验牙采用染料渗透法检测根尖微渗漏的发生情况,体式显微镜测量自根尖孔向冠方的染料渗透长度,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根尖微渗漏数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的根尖微渗漏数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uxacore-Dual糊剂、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n-HA)的根尖封闭性优于氧化锌丁香油ZOE糊剂。前两种糊剂的根尖封闭力能相当。
【关键词】根管充填术;根充糊剂;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尖封闭能力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根尖周等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根管充填则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环节。根管充填目的在于对根管系统进行严密的三维充填,阻止来自冠方和根方的微渗漏,从而避免根管系统的再感染[1],因此如何获得性能更加优良的充填材料,以取得良好的根尖封闭效果,防止根尖微渗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根充材料为牙胶尖和根充糊剂,其中牙胶不溶于组织液,也不易变形,而根充糊剂容易聚合收缩,且溶于水和组织液,因此根充糊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充填的封闭性能[2]。本实验以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参照,采用染料渗入结合透明牙技术[3-4],在体式显微镜下对采用不同根充糊剂充填的离体牙染料渗透长度进行测量,评价其根尖封闭性,为临床选择更理想的根充糊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纳米羟磷灰石糊剂(n-HA)(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OE)(上海京华化工厂)、Luxacore-Dual糊剂(DMG,德国)、高速球钻(MANI,日本),0.02锥度15#不锈钢K锉、Pro-Taper镍钛锉(DENTSPLY,瑞士)、侧方加压器(DENTSPLY,瑞士)、牙胶尖(DENTSPLY,天津)、数显恒温水浴锅(HH-4,郑州杜甫仪器厂),OLYMPUS体视显微镜(SZH10,日本)。
1.2方法
1.2.1收集离体牙 收集本院口腔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离体单根管前牙90颗,要求牙体完整,不限年龄与性别。纳入标准:牙根发育完全且为直根管或者轻度弯曲,无畸形,根管畅通,无损伤裂痕,根尖孔未被吸收破坏。去净牙根表面的软组织及牙结石,置于5.2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2h消毒,然后将离体牙保存于0.9%生理盐水中备用。
1.2.2根管预备 实验所用所有离体牙均采用Pro-Taper镍钛锉,采用Crown-Down技术进行根管预备,预备过程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每根管均预备到F3(0.04锥度)。每次更换器械期间及预备结束后,使用17%EDTA溶液和5.25%次氯酸钠溶液交替冲洗根管,预备完成后,使用纸尖干燥根管备充。
1.2.3实验分组及根管充填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三组,三个实验组(A、B和C组)每组30颗牙齿,A、B、C组分别采用Luxacore-Dual糊剂、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n-HA)、氧化锌丁香油(ZOE)糊剂加牙胶尖侧压充填根管。根充要求无超充和欠充,根充后牙冠部使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银汞充填。
1.2.4透明法染料渗透实验
1.2.4.1温度循环实验 全部实验牙充填结束后,置于37摄氏度恒温水浴箱内放置7天后再行温差循环实验,参数如下:冷水浴(5±2)℃30秒,温水浴(55±2)℃30秒,转换时间10秒,进行500次温度循环[5]。
1.2.4.2透明化及染色实验 将根尖孔2mm以上所有牙齿表面用指甲油涂两遍,然后将实验牙放置在特定的支架上,使各牙的根尖1/3浸入1%亞甲兰溶液中染色七天。取出后刮除指甲油,5%盐酸溶液脱钙7-9天,至大头针可刺入牙本质为止。盐酸溶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以保证溶液浓度。75%、85%、95%、100%乙醇溶液梯度脱水各12小时。置于水杨酸甲酯溶液中透明处理即成为永久透明标本[6]。然后用体式显微镜(20倍)下在透明标本上测定根尖染料渗入距离,以根尖孔为起点,以渗入至根管内的亚甲兰止点为终点确定微渗漏的长度,旋转牙根用0.05mm显微镜标尺测量并记录每个标本近中、远中、颊面和舌面染料渗入深度,取最大值(精确到0.02mm)。每个标本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全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均采用单盲法由一人完成。
2 结果
2.1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三个实验组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根尖染料渗入,渗入数据见表1。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如下: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根尖微渗漏数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的根尖微渗漏数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
对根管系统严密的三维充填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些学者做过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根管充填不严密的牙齿约45%有根尖周病变,而充填严密的仅有7%存在根尖周病变[7]。
微渗漏的检测是评价根根尖封闭效果的常用方法之一,许多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微渗漏,如:示踪剂渗透法、液压法、电化学法等,常用的示踪物有染料、细菌、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等。本实验采用染料渗入结合透明牙技术,在体式显微镜下进行根充糊剂封闭性能的测量和研究,具有不破坏牙体组织、测量准确、并可以进行三维观察等优点。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根充材料为牙胶尖和根充糊剂,其中牙胶不溶于组织液,也不易变形,而根充糊剂容易聚合收缩,且溶于水和组织液,因此根充糊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充填的封闭性能。Ray等[8]认为理想的根充糊剂应具有以下特性:不溶于组织液,与牙体硬组织有一定的黏着性,收缩性小,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无渗透性,有杀菌及抑菌作用,不使牙着色,凝固时间较长便于操作,对X线阻射且易去除等。鉴于此,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在努力寻求性能更加良好的根管封闭材料。临床上对根充糊剂的选择,一般是基于材料的封闭效能及生物相容性两方面均衡考虑。根充糊剂的种类较多,按其主要基质成分分为氢氧化钙类、氧化锌类、树脂类及玻璃离子类,以及最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n-HA)。但目前的根充糊剂均未能全部达到上述要求。
ZOE糊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根充材料,常常将其作为其他类型根充糊剂充填效果的参照。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证明,ZOE糊剂远期具有较大的收缩率进而导致根尖区的微渗漏的发生,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进而引起根管的再感染,导致根管治疗失败[9]。在本实验中,AH-Plus糊剂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n-HA)的根尖封闭效果均明显优于ZOE糊剂。
Luxacore-Dual糊剂属于全酸蚀树脂粘接材料,其主要成分是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利用其相应的根管粘接剂,可以使树脂与根管更好的结合[10]。使用方法属于注射式,配套的注射器头部留有一定长度,可以保证两种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双固化的方式保证了根尖区及光线无法到达的部位的固化完全。因此,在本实验中取得了最好的根尖封闭效果。等同于Estevam等发现,Luxacore-Dual糊剂固化时间过于短暂,不太利于临床操作,提出是值得研发者改进的问题。
纳米羟磷灰石(n-HA)是在羟磷灰石基础上经纳米化处理形成的,作为一种新型仿生材料,在组织成分,结构和力学性能上与天然硬组织具有相似性[9],此种材料得益于纳米量级的的晶体尺寸、晶界宽度等结构,使得材料的内在缺陷减少,保持了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优点,兼具有优越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10],在聚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膨胀,加上其结构的相似性利于材料与根管壁的密合;此外,还可能与干燥的牙根内表面牙本质具有粘结性有关。本实验的结果也验证了此种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根管充填糊剂(n-HA)具有与AH-Plus糊剂相类似的良好的根尖封闭效果,明显优于ZOE糊剂的根尖封闭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学东,黄定明.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新概念.四川医学,2005,26(7):701-703.
[2] 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医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2
[3] 史俊南,牙髓治疗临床疗效的判定.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85,(1),49
[4] 王嘉德,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69-470.
[5] 王晓仪,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108
[6] 张真,卢晓风.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和趋势.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2,19(1):117-121
[7] 金向青,潘乙怀,余杰,等.三种根管充填方法根尖封闭能力的实验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1):39—40
[8] Ray H,Seizer L.A new glass Ionomer root canal sealer .J Endod,1991,17(12):598-603.
[9] 叶玲,苏勤,周学东等.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根管封闭效果的实验研究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559—560.
[10] Siqueira JF Jr,Favieri Gahyva SM,et at Antimiembial activity and flow rate of newer and established root canal sealers[J].J Endod,2000,6(5):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