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幽默与虚假的搞笑

2013-04-29 23:41慢三
党员文摘 2013年7期
关键词:旧版王朔喜剧

慢三

好的喜剧是用荒诞来表达某种真实,差的喜剧则习惯用做作来暴露虚假。《新编辑部故事》想当然地觉得对于现在的观众,只有“搞”才会“笑”,但这种“搞”不仅虚假不堪,而且无聊至极

我敢打赌,只要看过旧版《编辑部的故事》,基本都会对眼前这部续作《新编辑部故事》嗤之以鼻。21年后的这部续集,不仅表演浮夸、故事粗糙,就连最重要的台词部分也庸俗不堪,毫无语言魅力可言。可以说,新版是用一种与旧版完全背道而驰的喜剧方式来自我摧残,以便让众人无可遏止地怀念经典的旧版。

换句话说,旧版《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在经过21年的时间冲洗后依然光泽熠熠,完全取决于它的喜剧方式——幽默,更准确地说,是语言的幽默。在旧版《编辑部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个演员在动作表情上是夸张做作的,无论是李东宝还是戈玲,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都非常真实,他们贫嘴是一种典型的京片子幽默,而且是特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不仅内容有趣,语言的节奏也存在得天独厚的美感。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现实生活,现在年轻人的贫嘴与当年年轻人相比,味道上相去甚远,空洞疲乏,矫情万分,究其原因可能与文化环境的变化有关。也就是说,我们看旧版《编辑部的故事》感觉亲切,是因为它的真诚与真实,它的幽默自然而流畅,具备审美价值。再查阅一下编剧列表,有王朔、冯小刚,还有那位以搞收藏闻名的马未都,这帮人文学素养颇高,并且个个能言善道,也有能力把自己的语言置换到故事人物身上,因此他们创作出这样一部留名剧史的作品实属正常。

再来看看新版。21年过去了,创作者换了一批年轻人(年轻并不是问题,当年王朔他们也就30岁出头),对喜剧的理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想当然地觉得对于现在的观众,只有“搞”才会“笑”。或许是受前些年香港无厘头喜剧影响太深,以及这两年浑浊猛浪、大开大合的表演风格赢得了令人咋舌的票房,影视工作者们就错误地认为,啊,这就是喜剧。

因此,剧中所有人物都在导演一喊开始之后,迅速调整到打了鸡血的状态,黄海波、王千源、陈好甚至井柏然,人人都处在同一表演频率,然后费劲气力地搞笑,以致于像我这样平时看电视还算冷静的人都差点被气哭。这里面当然不是太“搞”的缘故,而是剧中表现的这种“搞”不仅虚假不堪,而且无聊至极。有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吕丽萍扮演的戈玲,我们只要简单将新版和旧版的戈玲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这完全是两个人,后者个性已经完全丧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物——编剧甚至还想以“到了更年期”这样的借口来掩盖人物的虚弱。好的喜剧是用荒诞来表达某种真实,差的喜剧则习惯用做作来暴露虚假。

事实上,再优秀的喜剧表演也离不开扎实的剧本作为基础。无论是以肢体逗乐永垂于世的卓别林还是以无厘头式搞笑称霸一方的周星驰,在他们令人捧腹的滑稽技巧背后,是一个个与人生、命运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精彩故事。这些东西并不是靠假模假式地生套一些热点时事和干拔几句莫名其妙的讽刺笑料就能轻易达到的。

(摘自《南都周刊》2013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旧版王朔喜剧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新版微博6怎么退回旧版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塞班手机安装QQ提示更新错误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