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少星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把语文教学创办成有激情、有动力的教学。小学语文是最基本的基础教学,我们要从这个阶段就抓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兴趣;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创新能力
兴趣,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广大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独立地学习、创新。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甚至废寝忘食,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质疑。此外,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教师也要有创新精神、意识,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在课文《称象》中讲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他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问学生,除了用这种办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称出大象有多重吗?”这一问,一下子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了,人能上能下。这样的办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是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造火花。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活跃气氛,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格式。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我事先准备了道具,一束盛开的荷花。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下子都兴奋了起来。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去朗读并观赏荷花挨挨挤挤、荷花全开、半开和含苞待放的形态,让学生进行描述。这样的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二)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勾画出某一个事物的状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教师在这里要多给学生鼓励,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多表扬,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要抓住这两点。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课本知识扩展升华。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表现创新的机会,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语文的教学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好习惯,不断地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然后和课本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光停留在课本上,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大自然却是无边际的。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去感知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样,不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还学会了创造,使得创新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新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的欲望,敢问、多思、主动创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