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艾红
在心理学上,道德情感属于情感范畴,是一种高级情感,即根据社会上的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着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当自己或者别人做了好事儿的时候心情就比较愉悦;当做了与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相悖的事情的时候就会不安。对别人也有同样的要求,赞美褒扬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事情,蔑视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小学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情的海洋。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一潜在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用正确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道德情感呢?
一、引导“转化”,培养道德情感
情感具有两级性,即属于矛盾的双方,比如:高兴和难过、热爱和憎恨。这些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分析学生的情感、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从消极方面转向积极方面。
比如《负荆请罪》中蔺相如真是一位不计前嫌、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的士大夫。廉颇经常在别人面前辱骂他,他只当没听见。好几次他的马车被廉将军的马车挡住了路,他改道而行,有意避让廉颇。学到这里,部分学生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对蔺相如很不满,认为他胆小怕事。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蔺相如好几天没有上朝,他不是怕廉将军,而是怕廉将军和他闹情绪而伤了和气。这样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有的说:“蔺相如深知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他和廉将军为私人意气争执起来,就好比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还有的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时的学生对蔺相如充满了崇敬之情,前面对他的不满已经荡然无存了。
二、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人们往往心情大好,心旷神怡;在一派死气沉沉的环境中,人们也容易受其影响,心神哀伤。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身心健康的情境,可以创设与阅读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每一篇课文内容都有与之对应的教学背景,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阅读和思考的有利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加愉悦地去感知课文内容。比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播放武夷山的幻灯片,一边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犹如在武夷山的溪水中绕着山峰游览一样。一边感受着祖国的大好风光,一边欣赏着优美的自然景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很难不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相机而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游览过的名山大川和优美景色,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祖国的伟大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感悟,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
情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到周围人,并且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和影响。在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借助教学内容内在的力量,人物形象的伟岸高大来影响学生的心灵,启迪他们发出思考,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比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讀书》这一课的时候,由于课文中所选的故事离学生现在较远,难以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情景,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带给周围学生的震撼。因此,我详细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讲解给学生听:当时中国在帝国主义的践踏下奄奄一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而政府腐败无能,在那种情况下,皮将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读书的时候,无论是“为了家父而读书”,还是“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都难以解当时社会的困境,只有周恩来总理的一句郑重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顺应时代潮流,真正把民族大任放在了自己肩上。试想,在周恩来那么小的年龄,谁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回答呢?我播放了部分图片资料,并配了深情的朗诵,学生从中产生共鸣,深深感受到周恩来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言传不如身教。纵然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但是,真正能把学生的情感转化为行为的还是教师自身的行为。
例如,《三个小伙伴》一文中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的故事,它们互相配合,各显神通,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课上,学生分别扮演小袋鼠、小猪和小象。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但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更体会到小伙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学生之间不再用好生与差生来区分,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的特点,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创编。学生在合作中发现了对方的闪光点,彼此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加友爱。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社会的认识较浅,很容易走弯路,他们的道德情感正处在逐步形成期,很容易受到社会和不良道德侵蚀。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不断强化,以培养出有道德的一代新人。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