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13-04-29 18:41何银伟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积极性新课标兴趣

何银伟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少新气象、新景观,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兴趣;积极性;新课标

高中语文平时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就需要我们提高学生的这四个能力就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次一次说话的训练、一个一个片段的描写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有了不少新气象、新景观,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板、沉闷、刻板的教学格局,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新课标大纲中详解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灵活运用母语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新课标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教师能够把教学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从教师的教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改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标的核心目的。

其次,新课标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育部把新课标下发以后,广大语文教师即刻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更有利于教师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尤其在部分适宜运用多媒体的课上,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来弘扬语文的人文性,无限地增大了教学的文化意义,通过音乐、图像、视频、课本剧等形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耳目一新。正是借助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把以往仅靠用语言讲明的意境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新形式展示出来,收到了“教师动一键,学生懂一片”的良好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思想修养,培养了审美情趣。

通过进一步研究高考语文卷,可以全面掌握高中语文复习的规律。高中语文教学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整个新课程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搞好高考复习。在正式进行复习之前,教师要明确认识高考的新形势,认真学习语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尤其是关注全国5个已经进行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并深刻领会,领悟新课改地区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出改革前后的变化。在形式上,新课标语文试卷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考试内容增加了探究能力试题和选考试题,语言表达部分的考查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等,可以说考纲规定的考点更细实,要求更全面,内蕴更深广。

最后,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只有努力培养语文学习的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古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人腹内空无一物却想让他拿出一点东西来,那是不可能的。要想真正掌握,就要对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回头复习,以便达到“温故而知新”。平时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有点成就感,适当降低语文练习的难度,并且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语文教学更加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是最接近人的心灵的一门艺术”作为展开教学的出发点,牢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人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内容。之所以说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是指语文教学不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既关注人文精神,又要让自己成为教学中自觉的实践者,认识到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生活,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除了升学,语文教学还应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单一灌输的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互动交流,让语文教学真正变成民主和谐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沟通合作的平台,探究创新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使教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演者和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真正主宰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接受知识。

语文教学中要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做中心任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要理所当然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管什么样的课,都要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角,让学生自己全新地面对每一个文本阅读,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写出他们对阅读的内心认识和亲身体验,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才能写自己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才能让语文课转变为学生开发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语文教学要全面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培养能力,养成敢于刨根究底的科学精神,让“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彻底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活跃、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目标,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来解决,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语文在高考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至关重要。但是,随着读书的时间的延长,语文学习的热情却很难高涨起来,甚至有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常见的有:对语文没有感觉,摸不着头脑,时间一长,这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平时不想做,临阵搞突击。于是,语文在平时学习时就被打入了“冷宫”,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总结知识,以往的知识网络可以说是散乱的,即使努力一阵子,成绩也不会提高,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另外一类,在学习语文中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上的内容,开始搞题海战术,妄想通过多做题能在考试中“碰”上,以至于弄巧成拙,丢弃了根本的东西。特别是对待写作,有时绞尽脑汁却常常因偏题等原因不及格,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区别地来处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积极性新课标兴趣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