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鹏
摘要:體育锻炼伴随着挫折,挫折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从挫折教育的内涵,对初中学生体育课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初中学生体育课产生挫折的原因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展开,浅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挫折教育
新课标初中体育课把学生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达成目标。目前,很多初中学生经不起困难和挫折,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耐劳,畏惧困难等,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自责和冷漠。在体育课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低下,表现为怕吃苦;不敢练,怕失败;意志弱,难坚持;失败后,易气馁等。所以学校体育就是要刻意地设置困难,使学生在克服和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性格的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挫折教育的定义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只有遭受挫折,才能在经验中吸取教训。只有在逆境中走向成功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成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坚强毅志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对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上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体育新课标中的学生“健康目标”的延续理解
现行的体育新课标贯彻健康第一,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良好的心理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初中学生将来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时常要经受挫折和失败,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对失败挫折学生将来该怎么办?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面对失败,可以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
(二)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需要挫折教育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时期,思想意识迅速变化,生理迅速成熟,容易出现逆反、对抗的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导向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三、初中学生体育课产生挫折的心理原因分析
(一)个性心理不完善是挫折心理产生的温床
初中学生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容易偏激;认识片面,理想浪漫;自尊心过强,承受能力低;自我意识强,心胸狭窄;自以为是,不善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等。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体育活动中受挫的温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旦遇到现实与自己个性心理有矛盾时,强烈的挫折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主客观矛盾是挫折心理产生的诱因
这里主观指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我需求,客观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在体育课中主客观矛盾处处存在,如学生希望进行某项体育运动而学校场地师资不允许之间的矛盾,在课中自我表现与机遇不平等之间的矛盾,学习动作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矛盾,与同学比赛竞争领先与落后之间的矛盾,强烈的独立自主与纪律之间的矛盾等。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有效开展挫折教育
初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心理障碍。但是只凭空对学生讲如何提高自己耐挫折能力,初中学生往往会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在把他们当作“小学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挫折,抓住一闪而过的挫折教育机会,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勇敢面对困难。
例如,学生在学跳山羊动作时,教师叫某一位平时练得比较好,自己也很自信的学生做标准动作示范,这位学生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没有跳过去,引起同学们哄笑,自然这位学生会感到很没面子自信性大受打击。在这样的受挫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进行教育,首先对全体同学而言批评哄笑同学这是不对的,告诫体育课中失败是经常事谁都有可能发生,在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冷静分析原因重树信心,而不是逃避更不能把别人的失败当做乐事通过嘲笑来打击别人的自尊。其次,对刚才失误的同学帮助分析失误的原因是紧张动作变形,还是动作确实存在问题,一一进行分析解决。最后鼓励这位同学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并要求其余同学用掌声鼓励让这位同学再来一次。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肯定会大胆地做出漂亮的示范。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这样一次小小的课堂动作示范失误,悄无声息地对教学对象中的整体和个体都进行了教育,学生潜意识中对挫折失败有了重新的理解认识。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学生的失误,就可以成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情景创设,困难磨练,让学生体验挫折
初中学生多数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生活比较单纯,与竞争激烈的社会接触较少,因此受的挫折与困难相对较少,一旦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如人意的事他们往往难以接受,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打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人为地制造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压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情景教学的创设,要有一定的把握度,不能一味地打压让学生受挫。
例如,在田径跳高教学中当基本技术教学完成,大部分同学已经基本掌握技术,能顺利跃过一定的高度,学生已多次体验到成功跃过的喜悦。这时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分别逐渐提高高度,让学生自练。只要学生能在某一高度连续完成两次,教师就继续增加高度,直至学生完全跃不过失败为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旁只做语言鼓励和必要的技术指导,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体验失败挫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课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体验挫折。从某种角度讲,学生的挫折完全是由教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故意造成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简单地直接调整到一定的高度,让每位学生都来一次“挫折”,学生就会认为“反正大家都过不去,我过不去也正常”,挫折感就不会产生,教师预期创设的挫折教育也就一点都达不到效果。
(三)活动体验,承受挫折,“无为而治”地进行挫折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中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认知事物的能力,教学中有时教师一味地把握着主动权还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挫折教育领域我认为也一样,因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各类对抗、竞争项目教学较多,学生体验挫折的机会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学生认识挫折理解挫折很好的途径。教师要适时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体会。
现在的社会是全面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怎样让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竞争失利面前愈挫愈勇、不气不馁、勇往直前,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努力探索追求。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必须抓好这一时期,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初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初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陈明金,《中学生厌学心理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5
4.杨心德,《中学生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大学出版社
5.欣果实,《讨论体育活动中的挫折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刊,1999.6
6.张德敏,《体育教学与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8.3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