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2013-04-29 18:07云俊双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品德实效性道德

云俊双

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特性给了我们教育教学很大的空间,使得我们教师可以不受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熠熠闪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储备正能量。

我根据自己多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乐学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生亲其师源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我每次给新接任的班级上第一节课时,都不是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开展互相认识、自我介绍的一个活动环节。我先和学生“拉家常”,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脾气秉性,然后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学生常常被我有趣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课堂气氛轻松、快乐。然后,我请学生通过模仿秀、唱歌、跳舞、讲笑话、写一段话等形式自我介绍。短短40分钟的时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外向性格的学生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胆小内向的学生也增加了自信心。品德课自然成了他们喜欢的课程。

二、贴近儿童生活,注重生活体验,内化道德认识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学生光学习道德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道德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被引发的道德情感是深刻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也是真实而非虚假的。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储备正能量。如《居家的安全与保护》,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家庭安全防火、防盗、防触电等方面的常识,学习一些自救自护方法;初步具有家庭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懂得家庭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家庭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在讲本课时,我发现学生的思想还是停留在无所谓的认知水平上。虽然居家安全父母天天讲,学生根本不以为然,原因一个是因为没有触及心灵,另一个是因为天天讲,早听腻了。鉴于此,我想到要让学生懂得家庭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家庭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必须要给他们看到能震撼他们的事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调查发生在周边家庭的被伤害事例,写好调查报告。课上交流时,学生被自己调查到的一个个骇人的伤害事例震惊了,争先恐后地对如何防范伤害事故献计献策,教学效果非常具有实效性。

三、融入社会,开展亲身实践,指导生活行为

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我的小账本》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再如教学《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时,我和几位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附近社区捡拾垃圾。学生在捡拾塑料袋、烟头、包装纸、鞭炮碎片等等各种各样的垃圾时体验到了废物乱丢是多么可耻的一件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活动结束后,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认真看了他们的日记,写得非常棒。有了亲身实践和体验真是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批评教育啊!

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课堂教学方法,做到“乐”“活”“易”“会”

1.电化教学手段为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我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集多种技术于一身,图文并茂,化理为情,融情入理,使人身临其境。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将《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反思教育、感恩教育、国情教育等德育渗透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看《家庭防火》《水灾中的自救》等视频,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2.活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如情境体验法、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方法。

我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帮助他人我快乐》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体验法——做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闭着眼睛走一段路;用一只手系鞋带;用一条腿走路;不说话,用手势表达清楚一件事情等。就是让学生模仿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做事情。让每个学生都试一试,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体谅和同情。

讨论法是我在品德课上最常用的学习、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进行全班讨论;可以是有计划安排的讨论,也可以是对课上新发现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和伙伴们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教学《诚实孩子人人夸》时我采用活动法——让学生表演小品,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几种不同结尾即兴创作,自编自演小品,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教育于有趣的表演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愉快,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都愿意积极讲述自己身边的人诚实和不诚实的事例,当时我被学生那种实话实说的精神感动了,因为他们讲述了自己父母的不诚实的事例。我们的学生多么可爱,都愿意做诚实的学生,同时在这种实话实说现场,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优化教学方法,创设道德情境,以教师人格魅力开展个性化教学,变课堂教学为情感交流、心灵交流的舞台,变“苦学”为“乐学”,“死学”为“活学”,“难学”为“易学”,“学会”为“会学”,这是我从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座右铭。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品德实效性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