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军 冯学渊
我执教于初中语文教学近三十年,其中,作文教学历来是令人头痛的事。其原因是刚跨入中学的新生,作文总是写得千篇一律,平淡无味,苍白无力,内容空乏。更可怕的是“世袭”作文泛滥成灾。上一届学生的作文,在下一届学生中,乔装打扮,重新登场,所选材料不是猫打碎花瓶,就是考场未助;不是跟同学闹别扭,就是得病误课;不是拾金不昧,就是路遇盲人。当然,我们对这些材料,并无可厚非,也算是生活琐事。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事情,在历届学生中都发生,而且惊人地相似,叫人难以置信。批改此类作文,使人苦不堪言,深感学生文风不正。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良文风呢?我以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给学生予以指导,改变学生文风,并与读者商榷。
一、内容要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就是说写文章应写出时代的事,绘出时代的风貌,传出时代的气息。当知道,生活在现实中的学生,都无时不以眼睛为窗户,观察到社会的人情世故。写作时,只要他们动脑筋想一想,就不难发现,在身边有许多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新人物、新思想、新事情、新风貌。这样的文章,篇篇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能不使我们心灵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吗?
二、构思要巧
俗话说:“把戏人人会做,妙处各有不同,奇思异想,往往叫人拍案叫好,百读不厌。”诚然,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但是,只要教师注重开导和启发,是会有不少收获的。如在构思时,教师应让学生奉行“先人而后已”的做法,即先想别人可能怎样,然后再想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容,这样可能就会超脱一般,优于一般。也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人大而己小”“人正而己侧”“人宽而己窄”“人顺而己逆”“人平而己奇”等等。用这种方法,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构思,使文章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这样,好作品可能就会接踵而来,我们就不会觉得学生的作品平淡无奇而生厌了。
三、表达要活
表达方式单一,是学生作品不够生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写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方式多元化。
1.我们要强化学生的作文的综合表达意识。就表达方式而言,不同的文体虽有所侧重,但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它们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一篇不管什么样文体的好文章,表达方式绝不是单一的。往往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抒情,说明中有记叙。记叙中恰当地加以议论和抒情,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抒发感情的作用。议论中的抒情,往往增加文章的感情气势,使议论更见生动、更加感人。议论也要以叙述和说明为基础,说明有时候也离不开叙述和议论而介绍,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所以,以审清文体,明确了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之后,还应强化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意识,以写出中心突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
2.要充分发挥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果说语法是解决文章的“通不通”,逻辑是解决文章“对不对”的问题,那么修辞则是解决文章“好不好”的问题。把修辞灵活的运用在文章中,就会把文章的语言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感人。比如,巧设比喻,就会使语言形象具体;类比对照,凸现中心;排比反复,以增强语势;反问设问,使句式多变,发人深思;对偶互文,使句齐意浓;比拟夸张,美化表达。同时长句、短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交错使用,定能使文章跌宕有致,其言如行云流水,文似巨龙腾飞,如锦上添花,颇具魅力。这样的作文,难道不能使我们喜形于色?
当然,诗如绘画,文似持家,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远不止本文所列举的这三个方面。诸如丰富的内容、合理的想象、真切的情感、准确的词句、严密的逻辑思维等,都是写好作文的有效因素。但内容的新颖性、构思的创造性、表达的灵活性,毕竟还是写好作文的主要因素,是扭转学生文风,打开学生作文新局面的重要手段,望同行们不妨一试。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