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宁
摘 要:本文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详细分析了出版企业产业模式的并购和整合,并结合出版企业并购发展壮大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出版企业面对并购风险可以采取按照风险程度、利益目标和整合深度的“金三角”整合模式,初步给出了我国出版企业并购整合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出版企业;并购;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6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51-02
近年来,我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坚决落实中央精神,按照清晰、有力的改革思路,全面推进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截至2013年1月,全国580家图书出版社中,除拟保留公益性质的4家出版社以及26家军队出版社外,有497家出版社已完成或正在完善转制工作。目前,全国已组建了29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新华发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经营集团,49家报业经营集团,使得市场主体更加明确。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起来的。” 拓展产业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出版企业转企改制之后不得不走的路,而并购是其主要的方式。
一、我国出版企业并购发展的理论分析
在对我国出版企业并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之前,先利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对出版企业产业模式的并购进行界定,对出版企业并购的原因进行梳理,进而明确出版企业并购整合时的风险,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认为,并购(国际上通常称为Merger and Acquisition,即M&A)包含兼并和收购双层含义: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法人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几家公司;收购则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控制权。但仅对企业并购活动进行形式上的概括是片面的,必须了解企业并购的本质且进一步定义:并购是为了达到某种市场目的并且伴随所有权的部分或全部转移产权的行为,这些产权交易是以资产的改变为标志的,并且交易形式多种多样。另外,取得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只是并购的第一步,还有整合这一复杂的过程。
(二)从产业组织角度看出版企业现状
从市场结构上来看,我国出版资源分散、数量多、规模小,存在行业和地域壁垒,出版内容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在长期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强不了,死不了”的现象。出版企业营收过于依赖教材教辅,但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减少、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执行,使得教材教辅的收入持续下滑,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单一导致出版经营风险增大,无法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从市场行为上看,由于原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束缚,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清晰、责权不明确,出版企业缺少做大做强的激励。随着有些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出版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建立了自己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会和编委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实现了跨地域和跨行业的资产重组,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从市场绩效上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2012年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664亿元,而美国早在1999年图书行业的净收益已达到234亿美元。从这个角度说,我国出版业的利润率不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出版企业的并购动因
出版企业并购是出版企业市场化和经营活动的必经之路,与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密不可分。国外企业在并购方面的经验是先做强主业、横向并购,当实力足够强大时才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这也是我国出版企业并购发展的启示。
1.横向并购的动因。在印刷、发行、运输、营销和采编等领域进行融合,以此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出版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结构升级。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并购重组了海南新华书店;吉林出版社和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合资成立新的公司,都是凭借资本的力量打破地区分割的局面。
2.纵向并购的动因。出版企业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完成产供、产销或产供销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如自己建立印刷厂、收购造纸厂以及图书发行公司等,完善出版产业链,全面提高自身竞争力。
3.混合并购的动因。组合多种类别的产品同时生产以发挥范围经济效益,跨媒体实现资源互补,防范经营风险。在选题、出版、发行、广告和营销领域发挥协同效应;在人力、供应商、作者资源和品牌共享等方面发挥互相支持的协同作用。如2009年成立的青岛出版集团,实现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六种出版形态全范围覆盖;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参股南京证券和江苏银行,开始向非文化的金融领域进军。
三、我国现有出版企业并购的方式
1.最普遍的是全资收购。通过产权交易获取对方的股权,取得法人资格。如2009年,时代出版以2572万元现金收购安徽人民出版社100%股权。
2.控股收购。获取对方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收购的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和混合支付等。如安徽出版集团以其所持有的印刷出版等文化资产,认购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从而实现了出版业务的整体上市。同时,要注意防止金融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和缺乏偿还债务能力的风险,同时还需加强财务的整合。
3.整体合并。如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职责交叉,有利于统筹推动报刊、出版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对新闻出版做大做强、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迈出了重要一步。
4.合资新建。如2011年凤凰传媒与天舟文化共同组建了江苏凤凰天舟新媒体发展公司,随后收购厦门创壹软件有限公司51%的股权,开发相关教育软件,打造出图书、动漫、网游和玩具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5.合资收购。公司以资本运作方式,整合优势出版产业资源,实现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良好收益。如2008年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整体收购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和辽宁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出版企业,使其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同时,出版传媒全资子公司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国内知名出版策划人路金波和李克,合资设立辽宁万榕书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智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两家新公司。
四、我国出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并购是多个公司兼并或收购的活动,而整合是调整公司的组成要素使其融为一体的过程。并购方虽已取得了控制权,但并不意味着并购的结束,整合也是并购过程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并购中最具有风险的阶段之一。拉杰科斯通过归纳表明,并购失败案例中有50%的原因是由于整合不力,这是由于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对风险因素的估计不够、对策失灵,从而导致并购失败。
(一)我国出版企业并购整合的风险因素
出版企业的并购是企业经营中的投资行为,其中含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给并购后的出版企业整合带来难题。
1.体制带来的风险。我国的出版行业区域化划分严重,只有相同地区和相同部门的融合较为容易,而跨行业、跨地区的并购会给人事管理或劳动保障上带来极大问题,加大整合的难度。
2.政策带来的风险。我国出版企业大多属于国企,具体操作中排斥民间资本或外资的进入,使得出版企业的并购整合工作往往无法按照市场的正常规律进行。
3.自身的企业文化风险。由于我国出版企业长期处在行政管理和垄断下生存,履行的是行政管理职能,导致出版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弱化,企业核心凝聚力不强,容易出现企业并购整合后的文化冲突,造成诸多障碍,因而产生不少风险。
(二)我国出版企业并购整合的对策
如何将并购整合的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达到出版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出版企业面对并购风险可以采取按照风险程度、利益目标和整合深度的“金三角”整合模式来实施一系列对策。
企业内部,一切的并购活动必须围绕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展开,应采取一系列的并购流程:首先,要仔细评估并购公司间实力的差异、整合需要的成本、时长与绩效;判断并购企业的成长空间;并购公司之间内部的差异分析;然后,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与并购方磋商谈判并购的具体方案及详细流程,细则方面也要做到与并购方一一明确;最后,必须建立高敏度信息监测体制的应急措施,及时发现并购中的问题和危机,提出可行性危机解决方案,做到全程跟踪和控制并购的效果。
企业外部的政府政策方面,应按照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政策法规,积极争取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并落实,同时也可以规范出版企业的并购行为。体制上,应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组建跨越式的出版集团,实行政企分开,用人上全员聘用,进一步降低并购中的体制和人事风险。最后,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政府成为充当出版企业并购活动中利益协调者的角色,顺利完成企业并购。
参考文献:
[1] 柳斌杰.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并购重组[N].光明日报,2010-01-04.
[2] 肖新兵.出版企业并购原因分析[J].出版经济,2002,(12).
[3] 莫林虎、何骏.从业外企业并购案例看中国出版企业并购策略[J].中国出版,2010,(01).
[4] 钟复台等.企业并购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 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