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璇
【关键词】输液反应;处理;心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51-01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从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无误,处置应及时果断。
1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1.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2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认真履行护理操作规程操作前未洗手,安瓶消毒不彻底,掰开安瓶时由于负压作用使手上的脏物质进入了安瓶内或对药时针头触碰到安瓶瓶口的外缘;对输液瓶未予仔细检查,瓶口松动漏气、瓶体有细小裂纹或瓶中有悬浮物或沉淀物,而造成微生物污染液体,特别是含糖液体更易变质;或未做到“一人一针”,“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使液体瓶堵进入液体中,导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1.3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经常发生于酷署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夏天制冷过度或冬季供暖不足,液体温度过凉,液体与人体温差较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极易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4输液速度过快过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可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5热源迭加静脉给药时,联合用药比较多,各药的致热物质迭加在一起,就容易引起输液反应的发生。
1.6稀释剂选择不当如银杏叶,丹参,生脉,刺五加等中草药针剂因其成份复杂,各厂家制作工艺的不同,使有效成份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差异。一些如淀粉、色素、蛋白质等物质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提高了输液反应的发生几率。
1.7个体差异年老体弱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输液反应;还有的患者在输入同一种药液时经常发生输液反应,所以在输液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的输液情况,避免输液反应的再次发生。
2输液反应的症状
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一般情况下初期患者会感觉心里发冷或脊背发凉,手发抖,这时的体温还没有反应上来,跟正常体温无异。约10-15分钟后轻者患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十几分钟后则面色潮红,体温可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防治措施
3.1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的药品和液体。
3.2把好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应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要洗手;养成先看液体中有无杂质、混浊或悬浮物;瓶体有无裂纹;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口是否有松动;配好液体后再仔细检查一遍的好习惯。
3.3坚持“一人一针”、“一液一管”。
3.4输液速度应缓慢(除特殊药物需快速输入外),每分钟最好不操过60滴。
3.5减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马上使用,应适当升温待接近体温时再使用。
3.6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必须要用,应当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个人经验或自己想当然而进行。
4处理措施
4.1输液反应一旦发生,不要急于拨掉静脉针头,一定要保留好静脉通道,减慢输液速度,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针头,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立静脉通道,有可能会错过抢救时机。
4.2地塞米松5mg-10mg,iv。
4.3异丙嗪25mg,im。
4.4复方氨基比林2-4ml,im。
4.5注意保暖,给病人加盖被子,足下置热水袋,并鼓励病人多喝热水。
4.6体温超过39℃,可给予温水浴擦拭大动脉经过处,头部给予冷敷(寒战期患者不能接受,不建议使用此法)。
4.7临床上在寒战期也有使用654-2注射剂10mg iv的,效果不错,但在后期降温时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最好不应用此法。
4.8给予病人相应的安抚,并做好宣教工作,鼓励病人在输液时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把输液反应消灭在最初阶段。
4.9如果患者是在社区输液回家后发生寒战、发热情况,应该快速给患者加盖棉被,鼓励多喝热水,并给与正痛片1-2片口服,情况不加重则可自行恢复,情况不缓解则应及时和医院取得联系,以免贻误病情。